主 人
就是我们自己
首页
时光隧道

王伟光: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丧钟已经敲响。可一百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依然存在,是不是马克思的预言错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在现阶段,又该如何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理论武装,必须坚持用创新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指导实践,这就需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有生命力的

  有人问:马克思早就说过资本主义丧钟已经敲响了,可为什么一百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依然存在,是不是马克思的预言错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有生命力的,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不枯竭,永远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的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首要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本所在。从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到列宁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到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再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都强调要根据实践的变化不断给马克思主义充实新的内容,不断抛弃过去已有的结论,包括抛弃已经被实践证明为有局限性的结论。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俄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具有生命力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具有生命力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找到了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具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与常新的实践相结合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在于它不会永远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永远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这种发展性,是由实践性带来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恩格斯讲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只有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地解决新的问题,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任何时候,马克思主义都不能窒息自己的生命力,成为静止不变的、封闭的体系,而是要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也曾讲过:科学社会主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斗争中发展的,我们不会把科学社会主义退回到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一百年前的个别论断上。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理论,在于它同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理论,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创造性的特点。这一点首先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身上。他们在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并不是一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思考和研究新的问题,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列宁解决了马克思恩格斯尚未解决的问题,创立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但是,要想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完全按照马克思主义书本上说的去办,行不通;完全照着毛泽东说的话去办,行不通;走俄国的模式,也行不通。怎么办?只有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伟大创新,是不断创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有生命力的。其生命力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建立在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基础上的科学体系。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科学的、正确的,是指南,是思想方法,是有生命力的。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就是指这部分。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客观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而得出的一般结论,是科学的、正确的原理。再次,即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个别结论具有历史局限性,但并不说明由此就可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讲,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有历史局限性的,任何一个理论形态也是有历史局限性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认识必然受到各自所处的历史和时代条件的制约,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揭示,个别结论和论断的过时,并不说明可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就在于理论创新

  没有创造性,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没有创造性,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创造性,工作也就不可能做得有声有色,有所前进。有这样三句话讲得很好,“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了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自称“等于马克思”的人,曾经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而要想超过马克思主义,用牛顿的话讲,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承巨人,又超过巨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又历经三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列宁主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必须在多个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列宁如果不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的话,他就不能搞成功俄国革命。列宁分析了他所处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提出了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政治发展更加不平衡,产生了帝国主义统治最薄弱的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就有可能在帝国主义统治薄弱的环节发生,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这就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阶段。列宁主义只是解决在俄国这样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是在那个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的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革命、怎么夺取政权、怎么样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同志给予了解答。毛泽东同志讲,在落后的国家,像中国这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要搞革命必须分二步走。第一步要搞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不间断地搞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要走一条和列宁不同的道路。在沿袭列宁的通过中心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模式失败后,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模式,最终走出了一条和俄国不同的道路。

  第三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阶段。在一次调查中,我曾碰到一位老农民。我问他,你知道谁是毛泽东吗?他回答,我知道。我问,你知道谁是邓小平吗?他回答,是邓大人。我又问,两个伟人有何区别?他想了一下说,毛泽东是让富人变成穷人,这叫革命;邓小平是让穷人再变成富人,这叫共同致富。我听了以后,感触很深。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曾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还不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毛泽东同志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落后条件下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但怎么样使全体人民富裕起来,邓小平同志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好的回答。老农民虽然是放羊的,回答得却非常精彩。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思考并做了一系列探索,其中既有有益的探索,但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即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这个问题做了科学的回答,解决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这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以说,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中国化的新阶段,中国化的新阶段首先是开拓了理论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理论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一定要坚持这个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主要体现在: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集中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为了回答该主题,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过程中,依次科学地回答了三个大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最后归结为回答一个总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深化了对“三大规律” ,即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先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从列宁开始到斯大林到毛泽东到邓小平,经过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认识过程,在这里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认识、再认识是同社会主义的实践、实践、再实践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水平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新的认识。这个新水平从我们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来看,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从东欧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教训来看,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问题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们犯了“两个错误”,有“两个教训”:一个错误是离开本国实际,犯教条主义错误。当年,苏联老大哥提出用七、八年进入共产主义,中国也提出 15年超英赶美。这种离开本国实际,照抄照搬书本上的个别论断的做法,是第一条教训,引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二个错误是离开生产力。一个是离开本国生产力的实际,另一个是离开发展生产力,没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离开了生产力来建设社会主义,就会犯第二个错误。这个错误引出“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讲,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把生产力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贫穷的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这就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就要从本国的生产力发展实际状况出发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其次,不要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这个回答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指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伟大事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回答,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回答,同时又都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回答。我们党正是在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三大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发展了马克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党不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的认识境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总规律的认识。

  (作者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出自:《人民论坛 》2009年第12期)

                   来源:《人民论坛 》    来源日期:2011-06-20   本站发布时间:2011-06-20

主人就是我们自己   版权所有 © 2007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4区15号五矿大厦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13011152297  电子邮件:xkk1118@qq.com
ICP备案号: 京ICP备06052824号-1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