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川美景
合阳地貌
合阳奶牛场
陕西省农业厅厅长王宏(左二)、渭南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范继省(右一)在合阳县奶牛场指导工作
陕西省农业厅厅长王宏(右二)、省畜牧局局长杨黎旭(前排左二)
在合阳县副县长雷哲生(右一)、县畜牧局局长王立新(前排左一)的陪同下视察合阳县奶牛场
看着蓝蓝的天,望着绿茵茵的苜蓿草地,大有风吹草地见牛羊的遐思,这里有水秀洽川的美景,更有畜牧业规范化建设的大平台,在这个舞台上舞动着瑰丽的神话,在拉开帷幕的刹那间,展现出一幅美丽的水彩画,那就是生态合阳的雄姿。合阳县坚持把奶畜业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以打造十万头奶牛基地县为目标,高起点谋划、高投入扶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高效率推进,全力加快建设。目前,该县奶牛存栏2.49万头,其中澳牛3000头。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104个(千头奶牛场5个),标准化率达70%以上。全县奶业总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0%以上,奶畜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2006年,县委、县政府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确立了“优先发展奶畜业”的工作思路,建设十万头奶牛基地的目标。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奶畜业发展的决定》,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涉农部门为成员的奶畜业发展领导小组,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发展奶畜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组织县、乡、部门主要领导,先后到奶畜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提出了合阳奶畜业发展的“十化标准”,即规划科学化、建设规范化、设施现代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良化、饲养标准化、管理企业化、防疫制度化、环境生态化、从业人员资格化。
高起点规划 精心组织实施
为了促进十万头奶牛基地县建设,达到高起点规划、高投入扶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高效率推进,在实施中,制定了《合阳县奶牛场(小区)选址审批办法》、《合阳县标准化奶牛场(小区)规划设计推荐方案》,由县畜牧兽医局规划设计股把关,综合考虑当地的土地利用发展规划、自然条件、奶牛承载量等因素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科学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新建的所有奶牛场(区)全部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在建设中,场(区)的水、电、路全部按照规范化达到“三通一平”。
一个个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场(区)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合阳我们看到了TMR机、颈颊、卧床和奶牛场管理软件等先进设施,青贮设施全部为地上式永久性青贮池,小区青贮池实行统一建设、统一青贮、分户使用,机械化挤奶覆盖率100%,为实现企业化管理搭建了好的平台。
在生态化的场区建设上,首先在新、改、扩建奶牛养殖场(区)时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与饲养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小区以生物处理,种养结合模式为主,养殖场以生态处理,沼气配套资源化利用模式为主。陕西浩大乳业公司千头奶牛场和范家洼奶牛养殖小区率先建成了大、中型粪物沼气处理设施,实现了生态化的养殖模式。二是全县各场(区)在设计时绿化率占到30-35%,绿化苗木由财政补贴,县林业局选配。三是全县所有奶牛养殖场(区)全部采用干式清粪工艺,达到无害化处理模式。四是对于发生的病死及死因不明的奶牛尸体,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建成的陕西浩大乳业公司、陕西世丰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百利奶牛场获得了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选购良种牛 实现规模化生产
在发展十万头奶牛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在良种奶牛引进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扶持奖励政策。该县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金融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每年协调金融机构为农民购牛提供贷款5000万元;对新建一次性购进进口澳牛的标准化奶牛场(区),根据存栏数分给予20万元、25万元、30万元奖励;在标准化小区改造上,存栏奶牛达200头以上并达到县级标准化要求的奖励15万元;整合涉农资金64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累计招商引资1.8亿元,建成现代化千头奶牛场5个。四年来,该县在奶畜产业发展上投资达6.8亿元以上,其中县财政投入2400余万元,争取中、省、市扶持资金3800万元。鼓励逐步淘汰分散养殖,减少养殖单元,引导各种养殖生产要素向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集中,将适度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培育成现代奶牛产业发展的主体。小区重点推广200型和300型模式(即饲养规模200头和300头),牧场重点推广500型和1000型模式。在实施规模化的同时,积极引导小区奶农建立专业合作社26个,使80%的奶农转化为企业化的经营户,把奶牛养殖场作为畜产品加工的“第一车间”,鲜奶价格一直较周边高出15-20%,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奶业工业化的进程。截止2010年底规模化饲养率达97%。该县已建成陕西晟杰良种奶牛场、陕西浩大乳业、兴隆牧业、翊东、华龙瑞犍等五个千头奶牛场。
定饲养标准 实现饲养标准化
合阳县首先按照行业标准,结合实际,建立本县的技术标准体系。先后制订了《标准化奶牛场(小区)繁殖标准(试行)》、《标准化奶牛场(小区)饲养管理与饲料标准(试行)》、《标准化奶牛场(小区)卫生保健标准(试行)》等,并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推广。二是根据奶牛品种和饲养条件的改善,不断修订完善标准。为了改变奶农大量使用精料而造成代谢疾病居高不下的落后饲养方式,2008年提出“青贮型奶畜业”的概念,使青贮饲料的使用率由15%提高到100%以上;2010年又提出“苜蓿型奶畜业”的概念,每头奶牛每天添加4-6公斤苜蓿,减少5公斤精料,增加1吨产量,牛均多增收3000元。三是组织规模化养殖场积极应用DHI测定技术,及时发现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饲草料搭配不合理现象,为饲养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4月以来,该县六个场区的1000余头泌乳牛参测,提高了养殖效益。在省畜牧技术总站的支持下,将于2011年10月拟对全部进口澳牛实施DHI测定。由于饲养标准化的推行,全县奶牛年单产由2007年的3.5吨提高到目前的5吨,平均每头奶牛纯利润由3500余元提高到6000余元。
建立核心群 奠定良种繁育基础
建立万头良种奶牛核心群,为加快十万头奶牛基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县于2009年与陕西华牧种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购进澳牛协议,2010年8月购进良种澳牛3000头,并以此为载体,通过北京奶牛中心、蒙牛赛科星等公司的技术支持,全部采用性控冻精繁育技术,加快核心群的建设。县政府出台了《性控冻精补贴政策》,对每个场区使用性控细管每支补贴50—100元,同时通过大力推广冷精性控、生产性能测定、后裔测定等技术,加快了奶牛改良步伐,使奶牛良种化率达到65%以上。同时制定了《合阳县进口澳牛管理办法》,避免澳牛流失对发展造成的引种难题;实施了进口澳牛政策性保险,建立健全了澳牛系谱档案,以确保现代奶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品种良种化。
招贤纳良才 从业人员资格化
合阳在奶畜产业发展中十分重视提高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资格认证工作。一是每年招聘3-5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畜牧兽医服务队伍。二是2011年由县财政出资对在职畜牧技术人员,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培训。三是把奶农培训经费列入公共财政支出,每年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聘请国内外奶牛专家对奶农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四是每年组织县、镇两级技术人员分批次进行培训,并定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0余场次;县畜牧兽医局编印《合阳畜牧》期刊,开通了“合阳畜牧兽医网”,搭建信息平台,推行科学饲养技术。五是对奶牛场技术员、配种员、疫病防治员和挤奶员等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操作培训。2010年,县畜牧兽医局对全县冷配技术人员进行了考核鉴定,38名技术人员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实现了从业人员资格化。
建安全屏障 促奶畜业健康发展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在奶畜业发展中,合阳县始终坚持树立“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的理念,把奶牛防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是健全了县级畜牧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三大体系,形成县、乡、村三级防疫服务网络。二是建立引种隔离观察和检疫制度。凡是未经检疫和隔离观察的奶牛一律不得进场。三是建立奶牛场疫病监测制度,每年定期进行奶牛“两病”(布鲁斯菌病和结核病)监测。四是建立消毒制度。在大门口和生产区门口设立消毒池、消毒室对进场的人员、车辆严格消毒,定期对牛舍、运动场、挤奶站和周边环境进行消毒。五是建立牛群免疫制度,按照奶牛免疫程序做好程序化免疫。六是建立兽医卫生管理制度,使兽医和饲养人员勤于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七是建立病死牛、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制度。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现防疫制度化,保障了奶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有关部、省专家来合调研时对奶畜业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合阳奶畜业在发展中起步晚,起点高,速度快,用4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地区30年才走过的路。
我们有理由坚信:“十二五”末,合阳的十万头奶牛基地和西部奶畜强县的建设目标定会实现!
(渭南日报记者 张武 通讯员 张振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