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一要求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
1、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的工人阶级政党
有的党员、干部一听到“理论学习”就提不起精神,满足于对理论的皮毛的了解,学几个词儿,认几个概念,对付一下上级检查。如果对理论不求甚解或者一知半解,没有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精髓与实质,就无法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再例如,如果对理论作了误读,把误读的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可能会产生消极后果。可以说,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做好实际工作的基础。理论学习的内容很丰富,但最关键的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
用科学理论武装就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整体上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为全人类的最后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和趋势。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历经时间的考验,历经实践的锤炼,历经历史的检验,其基本原理始终迸发着真理的光芒。有人提出,在21世纪的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与19世纪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创立于16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还能指导今天的现实吗?的确,现实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之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六十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一种理论“过时”与否,不在于其产生的时间长短,而在于其正确与否。而正确与否的关键又在于这一理论体系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对变化规律和历史发展逻辑的客观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光芒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无比耀眼。领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就能够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
用科学理论武装就要求我们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系统科学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实质、实践基础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个科学体系,三个体系之间的关系需要很好把握:首先:三个体系的一脉相承性,这种关系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括的各个主要内容上。其次,三个科学体系又都是与时俱进,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理论指导作用。习近平指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1]科学把握其内在联系,使我们可以真正领会这一体系的实质,掌握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
2、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世界眼光的政党
为什么要有世界眼光?因为马克思主义从一诞生就具有世界视野,列宁曾经讲:“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求我们始终有一种世界性思维。另外一个方面,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种力量之间的博弈在加大。这些博弈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带来风险。党的十七大报告讲: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讲: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要想比较自如地应对这些风险,就应该具有世界性眼光。
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世界眼光?要有一种勇立世界发展潮头的眼光,特别是在发展高科技方面,要有占一席之地甚至多席之地的气魄,要站在世界高科技最前沿谋划我们的发展;要有一种不为浮云遮望眼的眼光,要善于从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中,从世界经济出现的危机中寻找中国的发展机遇;要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眼光,要敢于挑战自己,善于突破各种教条思维的约束,借鉴国际经验,发展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预见未来变动趋势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12月1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之所以要突出地讲忧患意识,是因为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国际环境中,在国际国内各方面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现实状况下,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较大风险的可能性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很现实的。我们必须有足够估计,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比如说,发生非典疫情那样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发生影响全局的严重自然灾害,发生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严重金融风波,发生世界性能源危机,发生影响我国的局部军事冲突,发生国际反华势力纠集起来对我国施压的情况,发生‘台独’事变,发生‘藏独’、‘东突独’等分裂势力、恐怖势力的严重破坏活动等等。”[3]胡锦涛一连用了“九个发生”,实际上,这种估计非常准确: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发生了,就是甲流;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了,就是2008年1月的南方冰雪灾害、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以及2010年4月的青海玉树地震;严重的金融危机发生了,就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和2009年底出现的迪拜世界债务危机;国际反华势力纠集起来对我国施压的情况发生了,就是2008年3月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反华势力纠集;“藏独”发生了,就是2008年拉萨的3·14事件;“东突独”也发生了,就是2009年的乌鲁木齐的7·5事件。由于有世界眼光,有科学的预见,我们在应对出现的这些风险时,避免了被动,而是十分主动。
3、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善于把握规律的政党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是要寻求人类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的运动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2009年9月9日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讲:“着力探索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建立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发展规律认识基础之上的。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阐述与客观规律紧密联系在一起:“‘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发展的基本规律,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把党的思想路线丰富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江泽民对与时俱进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探求三大规律。胡锦涛同志2004年1月12日在十六届中纪委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对求真务实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又讲:“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4]
无论是实事求是,还是解放思想;无论是与时俱进,还是求真务实,都要求我们深入把握客观实际,把找准规律解决突出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现实出发点。在谈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时,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这里指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际场域”就是利益问题、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这也是我们寻找客观规律的场域。当然,要真正认清现实实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际”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事物的本质;“实际”不仅仅是事物现在的状态,也包括事物的过去和将来,是一个连续的环节;“实际”不是事物的个例,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它的真正个性化的存在;“实际”是事物的运行机制与内在的变化周期,是动态的。从实际出发,不是拘泥于事物本身和个别的表象,而是要研究它的规律、它的个性、它的机理、它的矛盾,更要注重它的变化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事物不断变动的实际出发,从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内在变化机制出发。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认识、把握和运用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我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发展规律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4、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政党
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强调: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这也是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推进实践创新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向实践学习、群众学习,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带头探索回答实践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推进实践创新还要求我们缩小“说与做之间的差距”。意大利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学家叫马基雅维利,他于1520年前后写过一本叫《兵法》的书。恩格斯根据这本书称赞马基雅维利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但是马基雅维利本人却由于不懂实践,无法把自己的军事理论用于实践。俄罗斯小说家梅列日科夫斯基在1905年写过一本小说叫《诸神的复活:列奥纳多·达·芬奇》,书中借当时塞萨尔公爵的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尼科洛(即马基雅维利)先生根据自己的那本书向我的司令官巴托罗梅奥·卡普拉尼卡和其他一些长官讲解步兵列队的规则,如何排列古代马其顿式的方阵,讲得头头是道,非常动听,大家都想看看实践。于是他来到兵营前的操练场,尼科洛开始指挥。面对两千名士兵,他忙活个没完没了,把这些士兵折腾了三个小时,让他们挨冻,受到风吹和雨淋,可使他所吹嘘的方阵却没有排成。最后,巴托罗梅奥忍耐不住了,也来到部队前。一眨眼的功夫,在鼓点的伴奏下,就把步兵排成非常好的战斗队列。于是大家再一次确信了,说与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5]缩小“说与做之间的差距”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带着问题学,把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敏感问题、棘手问题归纳出来,用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缩小“说与做之间的差距”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善于思考和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零散经验综合为系统经验,把实践知识转化为理论知识,不断形成推动工作创新的新思路新办法。
推进理论创新就是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推进理论创新还要求我们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保持与伟大改革开放进程相适应的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推进制度创新就是要求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制度创新还要求坚持和健全包括党的领导制度、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在内的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完善包括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机制、干部管理机制在内的干部人事制度,建立和健全包括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信访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通过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在内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包括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重大案件剖析和通报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制度、防止利益利益冲突制度等在内的反腐倡廉制度。
(作者辛向阳: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来源:《紫光阁》杂志2010年第8期)
参考资料:
[1]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求是》2008年第7期。
[2]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9页。
[3]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120页。
[4]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28—729页。
[5] 梅列日科夫斯基:《诸神的复活:列奥纳多?达?芬奇》,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