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是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这个幸福美好的生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认真负责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高度重视通过信访来倾听各方面各阶层群众的声音,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奠定和谐稳定社会的民意基础。
当前,黑龙江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 建设,全力推进以“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很好,信访形势也总体平稳。但由于黑龙江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发展速度慢,经济实力弱,历史欠账多,遗留问题多,是个农业大省,又是个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多、制转企业多,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交织在一起,信访工作任务也就十分繁重。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信访问题复杂多样,有法律执行问题、政策落实问题、土地征用问题、房屋拆迁问题、劳资纠纷问题、经济诈骗问题、企业改制问题、农林矛盾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党群关系问题、民事纠纷问题,等等。信访工作数量大、难题多、化解难。
这几年我们深入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重信重访专项治理活动、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以及“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解决了一大批信访突出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但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好信访问题还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包括提供政策的、法律的、经济的支持,通过多种形式来解决。
信访工作,说到底,必须要解决问题,要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关注民声、改善民生的过程,作为提高各级党委、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过程。我们要抓住领导干部接访这一重要举措,主动接访、带案下访、包案息访,对存在的问题真正重视,真正解决。要努力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不要把小事拖成大事、不要把事件变成案件、不要把个体性问题变成群体性问题、不要把新的矛盾纠纷拖成历史积案。对历史遗留的矛盾纠纷,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综合运用各种办法,最大限度地推动“事要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 “信访存量”。要在领导体制上、工作机制上、工作方法上、干部队伍建设上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探索解决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努力开创我省信访工作的新局面。
做好信访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正确看待信访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但是信访问题却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难解决,已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从道理上讲,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社会矛盾应该越来越少,到政府上访也应相应减少。但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信访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头痛的老大难问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需要冷静思考,深入研究。
首先,要看到信访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任何历史时期都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往往在社会动乱时期,到政府上访告状是不多的,原因很简单,社会不稳定、政权不固定,人民有了问题找政府也解决不了。而且政府是靠不住的,今天你上台,明天我上台,政权更迭很快,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人民群众对政府不信任,就不会去找你。同时,社会动乱,许多问题的产生与兵荒马乱有关,人民企求的是能够安定下来,其他问题都不是主要矛盾。即使有了问题,也是自己解决。所以,从社会历史发展来看,一个社会稳定下来以后,政权越巩固、社会越安宁,到政府上访就越多。这个原因不复杂,就是政局稳定了,政府真正担负起了社会管理的责任,政府手中也有了很大的权力,能解决问题,能办成事情,人民对政府信任,有了问题找到政府能够解决,自然就相信政府、依靠政府。另一方面,社会安定了,人民安居乐业,各种各样的利益需求也会增加,需求多了、要求高了,矛盾和问题自然而然也就多了,需要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也自然就会多了,上访也就多了,这也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
其次,经济越发展,来往越频繁,社会的流动性也就越大,社会的矛盾自然也就越多。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人与人的交往越多、越频繁,各种矛盾自然也就越多,这也是很正常的。人和人只要交往就会有矛盾,特别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变化,竞争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有了冲突找政府,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要研究一个社会现象,为什么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上的经济诈骗,人民群众上当受骗了不去找诈骗者,不去找公司,不去找企业,而是来找政府。道理很简单,因为人民的政府是整个社会的管理者,不论哪个方面有了问题,都要来找政府解决,这也是很正常的,是天经地义的。群众有了委屈,有了难事,如果不找政府,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政府又协调不了这些矛盾,就会出现用非正常的或者激烈的手段来解决。经济越发展,社会矛盾就越多,这也符合社会运动规律,到政府上访多也就很正常了。
其三,随着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上访也会增多。过去常说:“穷折腾、富安然”,这话原则上是对的,但关键还是要看穷富的标准和程度问题。过去大家都吃不饱肚子,吃饱穿暖是第一位的问题。大家捆在一起守穷,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烟茶糖酒都是凭票供应,定量限制。一个社会一样的标准,大家都很平均,谁比谁也好不到哪里去,就是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没有什么可比可争的,反而相对安定和谐。因为都不富裕,还能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现在日子好起来了,每个人的生活比过去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意见和矛盾反而多起来了。深入思考,这一现象也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变化,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人的单一温饱需求向富裕需求、舒适需求发展。人类的社会需求是没有止境的,条件改善了,不但物质需求会变,而且文化需求、精神需求、环境需求、医疗需求也会随之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需求是不一样的,历史进步,需求提高也是与时俱进的,而且需求是永远无法满足的。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自然而然矛盾就会增多。现在上访中反映的许多问题,就是需求的多样化、矛盾的多样化造成的。另一个方面,现在的生产发展、生活提高,都还是初级的,也是很不平衡的,不但满足不了人们物质和文化需求,而且相互差别还很大。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竞争又十分残酷,效率和公平的问题仍然是对很尖锐的矛盾。社会分配也是多种形式、多元多样的,有按劳分配,也有按资分配,还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竞争十分激烈,收入差距大,各种矛盾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人们有了问题,希望政府能主持公道,能给予支持,这也是很自然的。这些年发生的上访事件、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诸如企业改制、征地拆迁、下岗就业,等等,无一不是和分配有关,和收入有关,和切身利益有关。
其四,还有一个民族文化问题、社会心理问题,这也要正视。“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根深蒂固的,形成了一个普遍的民族特性文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利益的多元、需求的多元,带来的是思想的多元。人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有意识的,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不但注重物质需求,更注重精神需求,不但追求物质上的富有,而且追求精神上的富有,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有一样的思维活动、一样的思想意识、一样的觉悟,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也是办不到的。我们可以在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上统一起来,为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但不能强求大家一个标准、一种语言、一样方式的生活,不能苛求人的思想认识整齐划一。我们提倡人的精神自由解放、丰富多彩,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就会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产生不同的认识和感悟,就会有不同的是非衡量标准,各种各样的思想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人们有了疑惑、有了不满就要上访告状,为了一口气,要找政府评理,要弄出个所以然来,这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社会现象。一些问题,反反复复解决不了,不全是利益问题,也有思想认识的问题、观念意识的问题。
由此而论,信访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将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执政的全过程。只要有政府,就会有信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现象。执政者不能回避信访,更不能害怕信访,要正确对待信访现象,认真解决信访问题。要把信访问题放在社会发展规律中、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来看待。一定要有这个心态,没有这个心态,没有这种认识,整天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上推下卸,互相埋怨,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临时采取一些应急手段,暂时是安抚下来了,但长久不了的。这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社会问题,一定要正确看待。处理好信访问题,根本的是要真心诚意地为群众着想,认真负责地去解决问题。
一是要把信访作为分内职责。执政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是分内的职能和责任。政府是为人民而设的,就是要管理好人民的事务。执政者要为民做主,解民倒悬。执政者不能怕群众、不能怕告状。我们党是执政党,都要把信访作为分内职责,而不能作为一种负担。社会发展还没有到无为而治、自行调节、人人自觉的程度。我们希望社会安宁、天下太平、人人无事,那是我们的理想愿望和工作追求,实际情况是办不到的,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是办不到的。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解放,对于众多的社会问题,不是找一个对立面,用一些政治术语就能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而且必须要真正面对、真正解决,是绕不开、躲不掉的,一定要作为必须担当起来的职能和责任,而不是作为一种负担。我们现在许多干部害怕矛盾,看见群众上访就害怕,连走路都躲着走。怕矛盾的政府不是好政府,怕矛盾的干部更不是好干部。只有不怕矛盾,敢于触动矛盾,才能把问题解决。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就会把小事积成大事、易事积成难事、个体事件酿成群体案件。
二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信访工作,也可以说是党的群众工作。我们对群众的感情如何,解决困难的能力如何,化解矛盾的本事如何,都可以在信访工作中反映出来。信访工作不是司法工作,不是把案件查清,责任划清,作出判决,强制执行,而是一种调解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平衡各方面的情绪,妥处各方面的利益,把矛盾有效化解的工作。有些问题不是协调能够解决的,要提交给司法部门、纪检部门去查处,并给群众一个答复、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或帮助解决问题的办法,督促有关方面给以解决。简要说,信访工作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大量的是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而不是复杂关系、激化矛盾。如果把信访工作提交到司法部门去处理,就是依法判决的问题,就是刚性的、强制性的执行问题。当然司法程序中也有个庭外或庭下和解的问题,但同信访工作处理矛盾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司法案件的处理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强制为手段,判决了就得执行,是没有余地的。而信访工作,则是通过讲政策、讲道理,包括讲法律、讲人情,等等,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和一定的经济政策等手段,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而不至于使矛盾越闹越大,不使事件酿成案件,小事变成大事,个体聚成群体。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要讲政策,要讲法律,讲原则,讲纪律,但不是简单地、生硬地去讲大道理,甚至去吓唬群众、去压制群众,而是要带着深厚感情去做工作。做信访工作一定要讲情感,要有情,要同情,要真情,要动情,要让上访群众真心感受到我们是在替他们想、替他们说、替他们分忧解难。即使他们提了不合理的要求,甚至过分的、错误的要求,我们也是在替他们着想,避免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做人的工作,做内部矛盾的化解工作,一定要动情,情前理后,理在情中,动情晓理,寓理于情,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信访问题很复杂,可以说利益诉求多种多样,件件不同,每一个案件都要认真研究,找出根本原因所在,带着真情去做工作,抱着真心去解决问题,有许多问题就可以解决。
三是要做到真正解决问题。工作要做好,信访量要降下来,要做到息诉罢访,关键是要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再多的措施办法都没用,都是治表而不治本。问题没解决,群众还是要上访。办法就是把问题解决,解决一个就会息诉罢访一个。解决问题办法很多,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一案一策,一事一招。但不论什么办法和招数,有4个条件要提供、要做保障。一个是要有法律做靠山。上访告状反映合理的问题要解决,不能拖着不办。不合理的不能解决,过分要求不能迁就,否则就会带来副作用,造成连锁反应。这就要靠法律来支持。对闹访的、向政府施压的、聚众围堵政府、占道阻塞交通、严重破坏工作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就要依法处理,不能造成不论采取什么手段和行为、只要是上访就有理的现象。任何人都必须守法,上访者也不例外。第二个是要有政策做支撑。我们现在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困在哪里,有许多涉及到政策问题。有许多问题是历史遗留的,是转制形成的困难和矛盾,还有的是东北的地域条件、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所特有的,需要在政策上给以明确。对涉及到政策性的问题,还要通过完善政策来解决。我们省委、省政府很重视这个问题,坚持从黑龙江的实际出发,研究了一批信访中涉及到的政策,较好地解决了“五七工”、 “家属工”的老大难问题。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涉及到政策性的问题很多,不能以没有政策或政策规定不能解决为由而推脱搪塞。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键看群众反映的利益诉求是否合情合理,而不是看是不是有政策,或政策是怎么规定的。政策是人定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利益至上是我们的执政原则,只要符合人民的利益,政策可以制定,可以修改,可以完善,而不是作为教条抱在手上。第三个是要有经济做基础。信访工作多是利益诉求,经济问题占大多数,经济问题最终还要靠经济手段来解决。有许多问题长期解决不了,主要是没有能力来解决好这些经济问题。放开搞活,企业转制,市场经营,利益多元,整个社会关系、生产管理、隶属体制、人员归属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益关系十分复杂,有些问题连责任人都找不到,有许多责任单位、责任人已经负不了责任,没有了解决问题的经济能力,包括经过法院判决的案件都执行不了。对这类问题要研究解决的办法。政府包不起来,也无法包起来,但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也要解决,责任单位又拿不出来,怎么办,一定要研究出一个办法来。社会救济、劳动保障、适当补助等,可以多渠道来解决。第四个是要有组织做保证。要发挥我们的党组织优势,不能把信访工作看作是信访部门的事,完全交给信访部门去处理。各级党的组织都要重视信访工作,自觉做好信访工作。要关心上访群众,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在关怀帮助下来做好工作。在一些群众有了困难的时候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是我们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一定要继续发挥好我们的政治优势,把信访群众的困难解决好,工作做好。
(本文系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吉炳轩在省内信访工作会上的讲话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