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人
就是我们自己
首页
时光隧道

高盛设金融骗局疯狂“掠夺”中国


  综合美国《市场观察》、《商业周刊》等媒体报道,世界著名投行高盛,如今身背国际金融诈骗的恶名,遭到许多国家的指责。近年来,高盛对包括深南电、东航和太子奶在内的许多中国企业设下不少金融骗局,致使这些企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操纵油价致央企巨亏

  据《商业周刊》报道,2008年初,深南电(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高盛的全资子公司——杰润(新加坡)签订了油价对赌协议。这份协议的实质是,当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高于62美元/桶时,深南电能赚取有限的固定收益。但当油价跌至62美元以下对,深南电的风险则会成倍放大。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份对赌协议看起来相当具有诱惑力。2008年2月底,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突破每桶100美元,3月依然保持上升势头,高盛还声称年内原油价格将冲上每桶200美元高位。但2008年9月18日后,此前一直上涨的原油价格突然狂泻,高盛也转而唱低油价。从此,深南电产生巨额浮亏。

  2008年年底,深南电终止了与杰润公司的期权合约。杰润公司要求深南电支付违约费近8000万美元,加上利息合计近8370万美元。当时正在推进的深南电重组计划,陷入完全停滞。实际上,高盛杰润签订两项合约的代价只有200万美无,但其向深南电开出的交易损失索赔金额却几近其实际付出成本的40倍。

  《商业周刊》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签约之前,高盛杰润的销售代表曾找到深南电,表示将为深南电“量身定做设计无风险套利产品”。高盛方面在对这一对赌协议进行介绍时,重点宣扬其优点,对协议背后隐藏的因无法履约而将导致的近亿美元投资风险丝毫未提。

  近两年,国航、东航和中国远洋也因套期保值合约蒙受巨亏而饱受诟病。其中东航持有的航油套保合约,是在2008年与高盛等国际投行签订的场外结构性期权合约,由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构成的组合。东航使用航油套期保值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锁定公司的航油成本,不料后来却面临巨额损失。

  据悉,这一协议的内容是,当油价下跌到超出设定的下限后,东航公司作为航油用实际使用者,在承担赔付义务的同时,也由于在航油现货的降低而受到优惠。这部分优惠可冲抵公司按照合约支付的赔付 损失,最终使公司达到使用航油套期保值的目的。

  实际上,这个看似合理的协议给东航造成了巨额损失,导致该公司在2008年的亏损额达到139亿元人民币。直到2009年上半年,在经营上已步履维艰的ST东航仍在承受航油套期保值亏损带来的重压。

  《商业周刊》认为,高盛在同以上中国企业签订油价对赌协议时,可能早已知晓石油价格即将崩盘。这是因为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2008年的暴涨,其实与高盛等跨国投行的操纵直接有关。早在2007年,高盛就发布报告称,国际原油价格要涨到200美元一桶。而国际油价在2008年7月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纪录前,其走势几乎与高盛推出的报告一致。在这样的情势下,许多中国公司纷纷与高盛签下“对赌协议”。但另一方面,高盛自己却在悄悄抛售原油。到了2008年年底,油价降到34美元一桶,那些签了对赌协议的中国公司蒙受巨大损失。

                          设计拖垮太子奶

  中国的另一家企业——太子奶集团也倒在了与高盛的对赌中。据悉,太子奶从2002年起大量投资兴建基地,还进行多元化投资,但主业的利润并未达到预期的增长幅度。2007年,高盛等国际投行联合向太子奶集团注资7300万美元,与太子奶的董事长李途纯签下一份暗藏对赌合约的引资协议。据悉,该协议约定,在收到7300万美元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降低投资方的股权,但如果公司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失去集团控股权。后来,由于太子奶未能达到协议约定的业绩增长目标,李途纯丧失了控股权,太子奶集团陷入了资金困难。此后,高盛加快了拉管该集团的步伐。美国专业经济分析师称,高盛当时一面发布中国乳业市场的利空报告,一面用严苛的约定迫使太子奶急速扩张,最终使资金链本已紧绷的太子奶走向破产深渊。

  《市场观察》指出,大部分中国央企之所以在套保上出问题,原因在于他们跟国外投行买的是不具有套期保值功能的欺诈性产品。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投行是在事先对市场未来走势作出准确判断的情况下与企业签订对赌协议的,而且投行还可以与油企签订反向协议,或直接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中反向操作。另外,由于协议内容往往被设计得晦涩冗长,一些对投行有利的免责条款很容易隐藏其中,再加上中国企业缺乏专业的精英团队,因此很容易便掉入对手设计的圈套之中。

  除了诱骗中国企业外,高盛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设计中国。2004年,正在中国国有银行改制之时,高盛发表了多篇报告称,中国国有银行的坏账率太高,不值得投资者投资。结果,高盛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银行上市的股权。2009年3月,在中国石油公布2008年财务报告后,高盛马上发布了高度看空中石油H股的研究报告,表示“亚洲石油股估值依然过高”,预计中石油此后的盈利“将会持续锐减”,并对中石油股票用上了“强力卖出”的字眼,导致当时香港特区的中石油H股在一周内狂泻。一位私募基金专业人士表示,高盛这种做法明显是先故意唱空,然后自行买入,以赚取暴利。

  其实,经验丰富、善于调查分析的高盛,早就瞄准了中国金融监管的漏洞,才能屡屡在对赌协议中得手。对于金融体系还不健全的中国来说,应该尽早填补漏洞,规范国际投行在中国的金融行为,才能避免更多的企业在金融风险中遭受巨大损失。

                                        涵清 编译

                   来源:《环球视野》    来源日期:2010-05-10   本站发布时间:2010-05-10

主人就是我们自己   版权所有 © 2007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4区15号五矿大厦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13011152297  电子邮件:xkk1118@qq.com
ICP备案号: 京ICP备06052824号-1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