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不说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是基本的公平正义,即使只从有利于城市发展的角度考虑,给农民工以平等待遇,创造条件让他们融入城市,对城市来说,何尝不是一个机会,何尝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武汉市有一条以农民工唱“主角”的606路公交线路,车队82名驾驶员中,78人是农民工。在获得“同城待遇”和相应的社会保障之后,这些农民工干劲十足,获得荣誉无数,创造了公交服务的“606标杆”。有乘客感慨:“606路行车准点,可以用秒来考核。”(《新华每日电讯》6月29日1版)
熟悉武汉的人,都会对这里的公交服务有“深刻印象”。在网络论坛上,至今流传着网友总结的武汉公交的“生猛”事迹:有人说,武汉公交车司机的水平世界超一流,冲进F1绝对没问题;还有人说,在武汉坐公交车,有坐喷气式飞机的超值享受。公交车脏乱差,司机喜欢飙车、开赌气车,还经常曝出打人或者被打的新闻,这几乎成了武汉的一个另类“标签”。坐车的胆战心惊,开车的也一肚子委屈,很多公交司机也抱怨待遇低、压力大,“早就不想干了”。
如今,606路农民工的加入,起到了“鲶鱼效应”,促进了公交服务形象的改善。事实证明,获得平等待遇的农民工,更加珍惜宝贵的工作机会,愿意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或者干不好的工作;农民工更懂得受歧视的苦,所以更能够平等待人、真诚服务。
当然,武汉农民工当上公交司机,只是一个缩影,区区几十号人,更多的可能是橱窗意义。其实,在城市的各个岗位上,到处都有农民工的身影。离开亿万农民工,很多城市将无法运转,城里人的生活,也将面临停摆的威胁。只不过,城市在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往往却不太愿意及时、平等地给予其应得的待遇和保障。而既有的各种门槛,也在城市中制造新的二元结构。
打破户籍和身份限制,给予农民工同城待遇,这样的呼声日渐强烈,但一旦触及切身利益,很多人又变得犹疑不定。不仅一些城市管理者害怕增加负担和压力,担心城市变得更脏更乱,一些普通市民也担心会被抢走工作岗位,分走原有的福利。
其实,把农民工视为城市的负担和累赘,以为他们是来分享优质资源的,是一种充满偏见的短视。且不说“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不说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是基本的公平正义,即使只从有利于城市发展的角度考虑,给农民工以平等待遇,创造条件让他们融入城市,对城市来说,何尝不是一个机会,何尝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道理其实很浅显,没有一个大城市的繁荣,不是由移民共同参与创造的。人不仅是资源的消耗者,更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尤其是在“刘易斯拐点”到来,人口红利衰减的情况下,人,更将成为各地争抢的重要资源。
有良知和远见的城市管理者,应该感念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作出的贡献,并像对待户籍人口一样对待他们,推动其尽快融入城市。各级政府的民生投入清单,也应覆盖非户籍的外来人口。这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从长远来看,也能增强城市的活力,带来改善城市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即使只算经济账,也是一笔“赚钱的买卖”。武汉农民工公交司机的积极效应,就是明证。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规模城镇化带来的庞大市场需求,是中国经济让很多国家艳羡的独特优势,如果一些城市还将其视为包袱拒之门外,不主动创造条件让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必将错失重要的发展机遇。 (丁永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