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环保局官员张智奎看来,虽然这个中国西南部的大都会在即将逝去的2009年因一系列打黑除恶行动而备受海内外媒体的瞩目,但作为一名职业新闻发言人,这一年让他欣喜的除了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莫过于他所供职的城市在第三季度因政府应对能力、信息透明度等方面的评估,位列中国知名网站公布的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之首。
43岁的张智奎担任重庆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已有3年时间,同中国许多地方政府官员一样,他经历了从不想主动应对媒体、被动接受采访到主动发布信息的心路历程。今年7、8月间,他与来自中央纪委、商务部等中国多个权威部门的19名新闻发言人一起到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参加了为期18天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内容包括政府危机公关、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以及政府国际形象公关等等。
谈到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受训体会,张智奎说:“如何把握新闻发布的最佳时机和尺度,是对新闻发言人最大的挑战。”
除了境外培训,今年重庆市政府还分别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两期为时3天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参加者包括全市各级政府以及大型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医院等发言人共600人左右。培训班旨在进一步提高这些发言人的新闻素养,增强与媒体的沟通协调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应对能力,课程涵盖新闻发言人的观念转变、发言技巧锻炼等等。
重庆市民政局新闻中心副主任蒲治华说:“通过这些系统的培训,让新闻发言人充分了解了现实和未来的舆论环境,真正认识到‘躲媒体’、藏着掖着不是办法。尤其是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时发言才是既保障公众知情权又能掌握舆论主动权的明智选择。”
类似的培训活动也在其他地方展开。杭州市政府于11月下旬举办了2009新闻发布与对外传播业务培训班;11月中旬,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了媒体应对英语培训班;此前,中共上海市委还举办了迎世博新闻发布工作培训班。
此间观察人士认为,舆论意识已是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构成和基本支撑,是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同媒体打交道的实质是做群众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施政能力的重要任务。
2003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开办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2004年,中国正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在互联网上公布各部门和机构的新闻发言人联系电话;目前中国已建立国务院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省级新闻发言人制度和省级新闻发布制度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体制。
五年来,中国政府愈加对媒体开放,官员也在同媒体的交往中改变着观念、磨炼着技巧。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允许外国记者现场采访,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甲流疫情的发布及时、充分,与2003年非典暴发时相比,海内外舆论认为中国政府在执政公开度、透明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认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说明中国政府正从管理媒体向为媒体服务转变,从管理型政府转变成了服务型政府。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演变成构建舆论环境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目前,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突破3亿,居世界第一,中国省(区)、市、县政府网站的总体拥有率已达86%。继胡锦涛主席去年做客人民网回答网友提问后,今年2月,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
继云南省称将在各级政府部门发起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贵阳市政府正式启动政府系统网络新闻发言人工作之后,南京市政府于近日在网站上推出“网络发言人论坛”,规定网络新闻发言人在24小时内答复网民意见,实现了政府与网民的良性互动。
专家指出,发言人的语境处理还普遍有待提高,套话、空话太多。网民们也反映网络发言人的官腔仍然比较重,透明度还不够。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认为,目前各地新闻发言人的信息发布总的来讲存在不活泼、不幽默、不生动的现象,应该加强新闻发言人的培养力度,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发言人的培养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