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人
就是我们自己
首页
时光隧道

温铁军:农民问题主要是就业问题

华强


  去年底召开的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尽管今年一号文件还没有发布,但是影响之巨令各方关注。

  那么,今年的一号文件有哪些重大的变化?对中国的农民、农村、农业会带来哪些影响?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

  《投资者报》:普遍认为, 今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就是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你觉得这个《意见》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温铁军:是关注到了农民本身。我早就说过,“三农”问题不是“农业、农村、农民”,而是应该将顺序调换过来,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农民在“三农”问题中是第一位的,农业问题只是派生的。

  当然,农民问题也是与时俱进的。如果说20世纪的农民问题是土地问题,21世纪的农民问题主要是就业问题。

  《投资者报》:为什么现在的农民问题主要是就业问题?

  温铁军:以中国的资源环境条件论,可以和西亚、北非这一带比,而不宜与北美、南美比,也不适合与欧洲、俄罗斯、南亚、东南亚这些地方比。因为中国的国土面积虽然有96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平原面积只有12%,适合现代化发展和人类居住的只有9.8%。我们只有全世界7%左右的耕地和4%左右的水。 用这样的资源来追求工业化、城市化,不在三农之外下功夫,就不可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这次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提法,应该在一号文件里有所体现)放在一个相对突出的位置,对解决农民问题是正确的选择。

  按照国家统计公布的数据,现在农村劳动年龄人口是5个亿。在这个正式公布的劳动年龄人口基础之上,恐怕还得加个30%——因为还有半劳动力,这么算下来,农村的劳动力就有6个多亿。我们的农业按照现在的生产力条件大概需要1.5亿的劳动力,也就是说,还有将近5个亿的剩余劳动力。这怎么不是就业问题呢?

  三农问题喊了很多年,但效果总没有期望大;这次把农民就业当成执三农问题之牛耳,解决三农问题第一次把农民就业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值得积极评价。

  《投资者报》:现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已经不少了,但农民问题的解决似乎远不到我们的预期,农村消费也远没有起来,这里面出现了什么问题?

  温铁军:这里牵涉到一个农民工的地位问题。农民工好像天生就姓农,在城市里打工10年8年,他还是不算城里人,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各种待遇,本来打工收入就少,他拿什么回乡去消费?这其实折射出了长期困扰我国社保制度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如何体现公平性的难题。

  在金融危机打击下,去年的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下岗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要求加强对回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 今年,显然更进了一步。从已经透露出的信号来看,今年一号文件着力点将放在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上,以此拉动内需。

  我历来希望给打工者以“国民待遇”。从农村工作会议明确的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来看,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这将是今年一号文件的主线。

  《投资者报》:关于“三农”问题,胡总书记前不久的一个提法是“农业始终是国家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我们一直在强调粮食战略安全,最近相关部门也明确了一些粮食收购提价的政策。粮食提价肯定能提高农民收入,但和粮食战略安全是一种什么关系?

  温铁军:政府对粮食提供补贴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达国家通常会给农业高补贴,比如日韩等国以及台湾地区的补贴占到农民收入的60%以上,而整个欧盟农业政策中很重要的一块是每年拿出近千亿补贴农业。因为如果不让农民得到至少相当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就没人愿意种地。

  但这样的高补贴也让他们的农产品没有竞争力。我们的农业政策走不得发达国家高补贴的路子。决策层应该更多考虑用什么方式构建我们自己的粮食安全战略,用什么方式来保住我们作为发展中人口最多国家自己的农业生产,让它作为一个战略产业健康存在。

  《投资者报》:关于“三农”问题,本报去年初在家电下乡时的报道中,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广大农村更需资本下乡,这是不是你所说的农业健康发展之道?

  温铁军:主张资本下乡是多年的老提法,更是各级政府招商引资的热点。但下不去。 既不是农民的问题,当然也不是资本的问题;而是我的一个理论假说指出的规律:无论政府还是资本,任何外部主体进入乡土社会,都会遭遇与高度分散的兼业化小农经济的交易费用过高的制度成本问题。

  原来的所谓财政用于农业的开支,70%实际上和农民没太大关系,比如用于水利,大江大河治理,还要占农民的地,农民受益吗?在体制上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之前,财政上的投入对于农民收入提高的作用是难以估计的, 有一句话叫“千方百计苦无一计,没有办法就靠统计”。

 


                    来源:投资者报      来源日期:2010-1-19   本站发布时间:2010-1-19

主人就是我们自己   版权所有 © 2007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4区15号五矿大厦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13011152297  电子邮件:xkk1118@qq.com
ICP备案号: 京ICP备06052824号-1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