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人
就是我们自己
首页
时光隧道

实施积极区域政策 培育经济新增长极(一)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



                   一、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已初见成效

   自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于近日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中国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呈现出全面开花态势。

    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促进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把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落到实处,近年来,国家在区域政策方面着力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努力增强区域政策的有效性。根据各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加强对地方发展的具体指导。通过组织制定省级或跨行政区的经济区规划或政策文件,细化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指导各地方明确发展定位。

    另一方面,努力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注重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分类管理,对于发展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特别是一些城市群、都市圈,鼓励其继续加快开发开放步伐;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地区和边疆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坚持实行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促进这些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在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规划、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三个方面的明显变化。

  一是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2008年,东部地区以占全国9.6%的土地和37%的人口,实现了约占全国的54.3%的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地位。中部和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经济发展明显提速。2008年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19.3%和17.8%,比2005年提高0.5和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经济增速跃居四大板块首位,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趋于缩小。

   二是区域优势进一步发挥。各个区域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发展重心更加凸显,经济协调发展和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逐步形成。

   三是重点地区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都市圈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继续加快发展,更好的发挥了辐射和带动周边的功能,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又涌现出了一批经济增长活力强、潜力大的城市群和都市圈,逐步成为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的增长极。

              二、区域经济轮动在政策引领下将成现实

   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圈的辐射作用日益增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重庆市、成都市、深圳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试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提速等,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将更趋协调、互补和可持续,区域经济在政策引领下,将出现轮动高潮,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

   1、区域发展理念变化为区域经济轮动创造条件

   进入2009年,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入。京津冀共同签署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推进一批具体项目有效对接;上海与武汉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沪汉全面战略合作的协议》,深入开展七个方面的合作;浙沪经济合作洽谈会举行,会上签约了76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193.7亿元,协议引资额191.3亿元;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取得进展,长三角地区已成为跨省、市资金流动最为活跃的地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已进入到以环环相扣的细节推动区域合作竞争力形成的阶段,形成了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合作新局面,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基本建立。区域合作的稳步推进,将为区域经济的轮动创造体制、机制环境。

   2、经济圈逐步形成使得区域轮动成为可能

   随着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网建设,扩大内需以及东亚经济一体化加深,核心经济圈带进入多元化调整重组过程。一方面,沿海核心经济圈提升和拓展。 即: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另一方面,依托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转移升级,内地将形成新的三个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

   未来,经济圈的合理布局与综合开发,将成为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快速交通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的交互作用,既为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创造了条件,也为集聚经济超越单体城市和单一都市圈,在大城市群的空间尺度上实现更多、更高层级的发展红利提供了可能。

   3、经济发展现实也促发区域经济轮动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从“点”向“面”的发展和提升, 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板块,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等, 东、中、西、东北等各个经济区域的发展呈现全面隆起之势。

   沿海地区具有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水平高的特点,是中国的发达地区,但是遭遇到市场需求缩减、要素价格上升等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加快结构转型和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东北地区具有城镇化水平高、城镇熟练劳动力比重高、商品粮基地面积大的优势,但是也存在老工业基地的体制转换与资源型转型等现实问题。一方面需要通过体制改革、技术改造、市场化重组等形式,尽可能盘活存量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面向国内外扩大开放,引入新的投资主体,扶持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形成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主导产业群。

   中部地区整体距离沿海发达地区较近,又有一定的矿产与土地资源优势,但是中部地区具有城镇化水平较低和资本相对缺乏的问题,并或多或少具有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及贫困区域脱贫等问题。中部崛起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中部产业的专业化与价值增值水平;另一方面,要利用沿海地区与国外产业转移的机遇,促进中部与沿海的一体化发展。

   西部地区虽然地域面积大、资源相对丰富,但面临的不仅有整体不发达的问题,还有防范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问题。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供求矛盾得到缓和的基础上,构筑起西部稳定的生态屏障,发展以资源开发与加工、特色农副产品产业化等特色产业是其主要目标。

 



                    来源:中国证券报      来源日期:2009-7-21  本站发布时间:2009-7-21

主人就是我们自己   版权所有 © 2007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4区15号五矿大厦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13011152297  电子邮件:xkk1118@qq.com
ICP备案号: 京ICP备06052824号-1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