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
图为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出席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并作演讲
2009年8月7日,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由北京市政府举办,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承办的“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在北京北辰洲际酒店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会长刘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世界体育协会主席、原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先生出席会议并在主论坛发表演讲。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汤小泉等出席了论坛。近800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和各界代表出席论坛。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演讲全文如下:
发扬北京残奥会精神,推进中国残疾人事业
尊敬的刘淇书记,郭金龙市长,
尊敬的刘鹏局长,
尊敬的维尔布鲁根先生,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你们好!
2008年的8月8日,是全中国人民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2008年的9月6日,同样是一个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的日子,在这一天,一位残疾人运动员勇敢地攀上鸟巢的火炬塔,用手中的圣火点燃了第十三届残疾人奥运会的主火炬。
北京残奥会共有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近4000名教练员、技术官员,以及5500多名中外媒体记者参加。这一届残奥会创造了国际残奥运动的新记录,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推进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新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丰富的经验。
今天,当我们再次相聚,隆重纪念这个令人心潮激荡的日子,我愿意和在座的各位分享我心中的感受,特别是作为一个残疾人对残奥会的感情,还有残奥会给我们的启示。
下面我谈三点感想。
一、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届残奥会,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为实现这个梦想,全国人民迸发出空前的热情和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规模巨大的奥运会与残奥会的筹备和组织,都是史无前例的,并且做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伟大贡献。特别是残奥会,中国人民对它倾注的热情也让世界惊叹。
残奥会的火炬接力活动是残奥会历史上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很多残疾人加入了火炬传递的行列,他们有的一手拄着拐杖,一手高擎着火炬;有的双手转着轮椅,就把火炬绑在扶手上前行;还有很多健康人推着轮椅,帮助残疾朋友完成传递的愿望。火炬所到之处,人如潮涌,多少人热泪盈眶,多少人喊哑了嗓子。火炬接力使各阶层的人们更加理解支持残疾人,把他们当作自己应该尊重和帮助的兄弟姐妹。火炬接力让健康人与残疾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营造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人际环境。
残奥会的开幕式用动人的歌声,优美的舞蹈,讴歌了生命的尊严和美丽,赞颂了残疾人挑战极限、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闭幕式用感人的语汇说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残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通过卫星传送到世界各地,这一盛况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
北京残奥会共打破世界纪录279项,残奥会记录339项,76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获得了奖牌, 创造了残奥会历史上的新纪录。这是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用难以想象的坚韧和决心,克服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创造的奇迹。在成绩和记录的背后是残疾人运动员无数的汗水,多少人一次次摔倒又爬起来,多少人忍受伤痛奋力争先,多少人的肌肤磨破了,鲜血和衣服粘结在一起……
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共有332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20个大项295个小项的比赛,取得了金牌89枚、银牌70枚、铜牌52枚的优异成绩,金牌数量和奖牌总数都排在首位,创造了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参加残奥会历史的最好成绩。残奥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和竞赛管理人才, 并且对促进残疾人开展体育运动,加入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体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残奥会是一个巨大的课堂,它教会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坚强,什么是真正的努力。看着残疾人运动员超越各项比赛的历史记录,很多人重新认识了生命和它的意义,认识了生命的硬度和潜力。很多人都在追问,残疾人必胜的信念和勇气究竟从哪里来?残奥会也提升了人们超越一切困难的自信。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表现出的顽强和乐观,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解读和最完美的体现。
残奥会让我们感动的还有观众。残奥会向公众出售门票近190万张,加上热心观众和啦啦队,共有近300万名观众到赛场观看了比赛。观众也给了残疾人运动员最贴近和最及时的鼓劲加油,当然,有时候观众保持安静也是巨大的支持,比如,在盲人门球赛场,人们屏住呼吸,让盲人运动员听清球来自哪个方向,那安静同样让人感动。
还有可爱的残奥会志愿者,那些年轻人都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他们亲切的微笑,热忱周到的服务,让运动员感到温暖,也让他们安心。残奥会期间,有4万多名赛会志愿者直接为残奥会服务,还有近一百万名城市志愿者为城市运行保障工作做出了贡献。这也是残奥会历史上志愿者最多的一届。近百万人志愿服务于一项公共事业,为不同肤色和语言的残疾人运动员无偿奉献自己的时间和智慧。这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力量,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本届残奥会是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残疾人体育组织的官员齐聚在北京,这是世界残疾人的一个盛大节日,大家互相学习与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残奥会期间,北京市民与全国人民的好客和大气,表现出真正东道主的风度。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先生在闭幕式上由衷的赞叹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届残奥会。”
二、北京树立了新的人文形象,扶残助残的风尚应该继续发扬
北京残奥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持下,北京市委和政府以及奥组委艰苦卓绝工作的成果。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奥会的筹备工作。中共十七大把“办好北京2008年残奥会”写进报告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8年3月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8年4月通过残疾人保障法的修订案,6月批准加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央政治局常委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残奥会筹办工作。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30次深入基层,视察指导残奥会筹办工作。
在残奥会开幕前,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到中国残奥代表团训练基地, 看望残疾人运动员,勉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勇争先”。温家宝总理点燃了残奥会圣火。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宣布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在残奥会比赛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几十位领导同志到赛场为残疾人运动员加油助威。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将残奥会的筹办作为重要议题,回良玉副总理视察残奥村并为残疾人权利公约墙揭幕。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在积极支持残奥会筹办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指导和支持。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充分表达了他们对北京残奥会、对中国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这对残疾人和残疾人运动员是巨大的鼓舞,也为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树立了榜样。
时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同志,在残奥会筹办的7年里,一直担任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他不顾自己身体的严重残疾,奔走呼吁,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道主义的践行者。作为脊髓损伤者,我深知朴方同志为工作要忍受多少痛苦和不便,我要在这里向他致谢和致敬。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国家体育总局对残奥会的倾力支持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坚强的后盾,残疾人运动员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残奥会筹办过程中,教育部、中国残联和北京奥组委联合下发了《北京2008残奥会中小学校系列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全国中小学生开展残奥教育和培训活动,培养中小学生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意识。
为做好残奥会的服务保障,北京市政府和奥组委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定,并进行了规模巨大的工程建设。残奥会推进了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共投入无障碍公共汽车2835辆,无障碍出租车70辆,还有700多辆赛会用无障碍大巴和中巴。今天在北京街道上看到的无障碍公共汽车,出租车,无障碍站台,站牌,语音交通指南,无障碍厕所等等,就是残奥会的成果。
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残疾人在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里出行遇到困难,我们只能说,这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还存在缺陷,它还不能算一座真正现代化的、人性化的城市,但是北京做到了真正的现代化和人性化。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北京的地铁建设,2008年1月,邓朴方同志曾去北京地铁5号线调研。北京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无障碍建设,把交通无障碍建设列入奥运会重点工程之一,市政府投资5500万元,对地铁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残奥会运动员在北京感受到了交通的便利,在北京生活的残疾人感到了无障碍出行的舒畅,无数来北京的残疾人和亲属感慨着首都给予他们的关怀。
无障碍设施建设不仅要有物质保证,从长远来看,社会还要建设一种道德自律。近年来随着无障碍的建设,许多残疾人和他们的亲人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盲道给盲人指引了道路,坡道让乘轮椅者面对高层建筑的台阶不再感到自卑和尴尬。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懂得了平等这个词的深刻含义。残奥会给北京树立了新的人文形象,她不仅仅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那些现代化建筑里的无障碍标识和设施更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温暖和友爱。因为残奥会而兴建的无障碍建设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各大城市。北京残奥会的协办城市青岛等地,也都大幅度提升了公共场所的无障碍水平。
北京残奥会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残疾人不是社会的负担,更不是物质财富的简单消耗者,他们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创造者。如果说他们没有健全人创造那么多,不是他们不能,而是社会给他们设置了太多有形的和无形的障碍。
最重要的是人们对残疾的认识和对无障碍的认识。无障碍带给残疾人的是便利和希望,还有参与社会生活的快乐。可是无障碍设施也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盲道被占用的事情时常发生。为了更多地看看无障碍设施,我去过一些地方,有的五星级大饭店,展览厅那里的残疾人厕所里堆满了杂物,水桶,拖把,还有饭盒!我几次去东方新天地,这座现代化购物广场,几乎所有残疾人厕所的门都锁着,却找不到拿钥匙的人。我去过的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轮椅厕所也锁着门。我问为什么要锁门?管理员说,是怕健康人使用。我不止一次地对那些管理员说,不要锁门,不要占用无障碍厕所,要宣传门上的残疾人标识。
由此可见,树立公民帮助残疾人的意识,还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不仅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其他城市也一样。北京残奥会结束了,但是助残的风尚应该继续发扬,并要让这种风尚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其实帮助残疾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我相信北京一定能把无障碍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今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在《残疾人权利》章节中,明确了保障残疾人各项权利的具体条款,如,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好残疾预防、康复和服务工作;推动无障碍建设等等。
在今年3月国务院残工委的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十分关心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情况并要求加快进展。最近,公安部就允许双下肢残疾的残疾人驾驶汽车开展了征求意见的活动,这也是朝着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权利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北京残奥会参赛运动员中有乘坐轮椅的运动员2700多人,盲人800多人。残奥会在信息、交通、住宿、医疗等方面实现了个性化服务,这是非常有益的经验,对我们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残奥会在筹办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为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江苏省2007年就制定了把所有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的政策,浙江省开展了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天津市计划到2020年,让残疾者人人得到康复服务,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和培训,并且有就业机会,人人有困难都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北京奥组委在残奥村设立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墙,国际残奥委会官员及各国运动员纷纷在公约墙上签字,共同表达了维护世界残疾人平等权利的愿望。奥组委还安排了13条免费游览线路,很多外国残疾人运动员到中国残奥管理中心、社区残疾人温馨家园等地开展交流活动,对中国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北京残奥会遗产丰富,中国残疾人事业前景光明
北京残奥会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促使我们更多地探讨人权保护问题,更深入地思考残疾人和健康人享有平等权利的关系问题。
人道主义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残奥会是我们传播人道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残奥会使更多的人了解残疾人,由同情到理解,由理解到尊重。志愿者、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热情关爱,就是尊重人权的具体表现。
北京残奥会再一次证明,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都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他们应该和健全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改善民生,这其中就包括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尊重残疾人的发展权,使残疾人依法享有教育、就业、体面的劳动条件、合理的报酬,还有康复、医疗,贫困残疾人还应该享有低保、特困救助等等。
我特别要提一下参加北京残奥会的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奖励情况。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奖励是体现残疾人和健全人平等的一个重要方面。
1984年获得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块残奥会金牌的盲人运动员平雅丽,当时的奖金是300元人民币,而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的健康运动员,奖金是残疾运动员的20倍。二十五年过去了,中国的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获得奖牌的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他们的奖金和奥运会运动员的奖金是相同的。 国家拨付残疾人运动员的奖金为一亿两千万元。另据不完全统计,各省市自治区给残疾人运动员的奖金也有九千多万元。残疾人与健康人真正实现了社会平等,这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先生说,“对于北京和中国而言,残奥会留下的将是人们观念上的根本改变。如果能够从根本上转变对残疾人的偏见,从一些细节上养成为他人考虑的习惯,那么全社会的每一名成员都将受益。”
北京残奥会使中国和世界看到了残疾人的价值和能力,感悟到残疾人精神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之一。北京残奥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人们从内心认识到,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人性的升华,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
残奥会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体育比赛,还给中国残疾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很多以前没有做到的事情现在都做到了。残奥会也为残疾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些残疾人通过参加体育训练,体格增强了,生活能够自理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也更强了。
通过北京残奥会,我们对残疾人肢体功能和生理功能的补偿和外化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南非残疾人运动员皮斯托瑞斯,双腿安装了假肢,他奔跑的速度甚至超越了健康运动员。辅助器具今后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和康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即将进入再生医学年代,再生医学将可以为残疾人重建身体的缺损部分,恢复他们失去的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科学技术为残疾人的康复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北京残奥会利用了大量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康复、训练的科技支持,还有各种信息服务,使残疾人像健全人一样享受信息社会的一切便利,比如在线咨询,远程教育等等。
我国的国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在较快地发展,中国的残疾人事业也要同步发展,残疾人群体的弱势地位要有根本的改变,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要跟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
最近我到一些地方调研,走访了一些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看到一些残疾人家庭的生活刚刚达到温饱,他们离小康生活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还相当困难。还有的家里有多名残疾人,他们的困难情况更严重。从全国来说,各地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亟待提高,还有很多特困残疾人需要救助。我们还要面对很多问题,比如,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残疾人康复和就业的问题等等。在此,希望全社会继续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残疾人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有我们一起过上了好生活,社会才能真正幸福和谐。
北京残奥会的圣火熄灭已经一年了,它给我们留下了残疾人顽强拼搏的竞赛精神,留下了全社会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是我们美好的记忆,也是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我相信,有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中国的残疾人事业一定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中国的残疾人一定会有锦绣前程!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