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
是“玩毒”几十年的“最美医生”;
她,
是坚守在一线的抗疫女将;
作为中国传染病防治的拓荒者,
她拯救过数十万中国人的生命!
可是,
当我们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
竟是在今天这样沉痛的时刻......
她,
就是陈菊梅
1925年,
陈菊梅出生于浙江天台县,
小的时候,家里特别穷,
读书的费用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
她知道一切来之艰难,
刻苦学习总是名列前茅。
20岁,她如愿考入浙江医学院医疗系,
从穿上这身白大褂开始,
救死扶伤就成为她毕生信仰。
新中国成立后,
她被安排送去苏联,
赴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
攻读传染病学博士学位。
一提起“传染病”,人人畏之如虎,
毕竟在曾经落后的年代,
和“它”打交道,可是会要人命的。
而陈菊梅,
她拥有一个最女儿的名字,
却偏偏选择了条最男儿的艰险之路。
在异国他乡,她靠着顽强拼搏,
门门成绩都是最高分,
提前一年就毕业。
回国后,她的人生,
定格在了解放军302医院,
这里,是研究传染病的世界,
被称为是全军的“病毒窝子”,
危险无处不在。
那一年她只有32岁,
成为302医院创建者之一,
背负着新中国传染病防治“拓荒人”的使命,
一介柔弱女子陈菊梅,
踏上了这“与毒共舞”的最艰难征途。
当年,我国传染病学领域很多空白,
年轻的陈菊梅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
那时,
可怕的传染病(乙肝)在中国大地肆虐,
因为医疗条件的落后,
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病毒。
乙肝在农村传播蔓延很快,
经估算,
当时感染乙肝的国人,
要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0%左右,
每年死亡30到50万人,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形势非常严峻。
中国因此被全世界称为“肝炎大国”,
当时只能查肝功,还查不到病毒,
要把病人肝功降到正常,是当务之急,
而转氨酶降低,
是当时肝功好转唯一指标,
可如何降低转氨酶?
没有人知道。
国外高价卖药,从中牟取暴利,
他们不可能把相关技术卖给我们。
一片空白之下,
陈菊梅决定攻下“降低转氨酶”这座大山。
她把自己泡在中药房里、显微镜下,
夜以继日的研究。
昼夜不分的过度劳累,
让她几次险些晕倒。
可国人在呼救,
“肝炎大国”遭世人诟病,研究不能停!
使命如山,
但她的身体已经被长期超负荷工作,
不断地压垮下去......
先是患上严重的扁桃体炎,
又因抢救乙脑患儿被乙型链球菌感染,
全身浮肿;
最后积劳成疾,
她患上严重肾炎,甚至尿血!
要么放弃研究,要么“放弃身体”,
陈菊梅做了决定:
去除自己身上可能引发肾炎的病灶,
疾病才能不再发作。
于是,
她把身上易发炎容易导致肾炎加重的部位,
全部摘掉:
摘掉扁桃体、割掉阑尾、拔光牙齿......
那一年陈菊梅只有47岁,
已经是满口假牙。
家人心疼她:“这样不要命,
你究竟有多少器官要摘掉啊!”
陈菊梅却说:
“如果能摘掉我国‘肝炎大国’的帽子,
即使摘掉我身上的全部器官也值得!”
通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努力,
她运用中药五味子,
成功研制出护肝新药,
成为我国首先发现并应用五味子,
成功降低乙肝患者血清转氨酶的第一人。
此后,
陈菊梅领衔研制十余种肝病治疗新药,
铸就了一面,
保卫国家和庇佑人民的“生物盾牌”!
从此,我国“肝炎大国”的帽子摘掉了,
而她的传奇从未停止,
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
她创造了我国传染病防治史上,
一个又一个奇迹。
1985年,
我国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高达85%以上。
改变历史的重担,
又落在陈菊梅的肩头,
她立下了军令状:
“我们力争把病死率降低20%到30%!”
为了拿下这一关,
陈菊梅带领攻关小组忙得脚不沾地,
她在国内第一个提出了,
各型重型肝炎三级临床诊断标准,
和临床分期标准,
这些标准于1995年,
被纳入《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并一直沿用至今。
接着,她提出乙肝抗病毒疗法,
使患者生存率提高20%;
又主导引进人工肝技术,
使肝衰竭患者死亡率降低了20%……
最终,
她确立了一整套中西结合的,
肝病治疗方案,
这套方法使我国慢重肝患者的病死率,
由过去的85%以上下降到38%!
国内外评价:
这是传染病医学史上的惊人奇迹!
由来巾帼甘心受,
何必将军是丈夫,
半生传奇,战功赫赫的陈菊梅:
准确诊断并成功救治了,
近60种感染性疾病患者数十万人;
她第一个开创:
“乙型脑炎后遗症患者的“鞘内注射法”,
她也是发现并应用“五味子降酶”第一人。
2003年,非典来袭,
病源不清,病理未明,
如何诊断,怎样治疗,
成为迫在眉睫的难题。
那年,78岁的陈菊梅准确判断,
是一种新的病毒感染型的烈性传染病。
短短3个月里,
她创造了防治“非典”五个全国第一:
她是第一个,
接受中央电视台关于非典防治访谈的专家;
她走进非典隔离病房,
主持了北京第一次对非典患者的专家会诊;
三天三夜不眠不休,
她写出全国第一本《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
她是第一批在军队远程会诊中心,
讲授预防非典感染的专家;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非典,
她在专业杂志上开辟了第一个非典专栏。
而“非典”后,很多人都松了口气,
唯有陈菊梅陷入思索:
“今天‘非典’过去了,明天会不会再来?
传染病防治应急力量如何加强?”
为了以防再有突发传染病,
陈菊梅写出了一篇重要的建议报告,
促成我国建成,
全军传染病防治技术临床培训基地,
从这里,
走出无数优秀的传染病医学人才,
三〇二医院,
也成为全国最大、综合实力最强、
收治患者最多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
2008年,
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作为三〇二医院专家组组长,
陈菊梅坚持亲自赴灾区实地指导,
那时她已是83岁高龄,
一头华发,年近九旬,
是年龄最大的“抗震救灾人”。
周围人劝她还是别去了,
老人家摆摆手:
“83岁算什么,我还是一名战士,
只要还有一点力气
我就要到第一线去!”
人如菊淡,品若梅清,
红颜虽老,壮志难改。
91岁,
陈菊梅仍坚持每周五出诊,
为了紧跟时代,她还自学电脑,
上网查看国内外先进医学知识。
“这一生啊,就宁肯倒在临床一线,
也不愿意倒在家里。”
患者不远千里而来,挂她的号,
他们称她是“救命奶奶”。
在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70余年里,
作为一名军人医生,抗疫女将,
陈菊梅被授予了: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最美医生”、
总后勤部“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一代名师”、
“巾帼抗非典先进个人”等等荣誉称号。
而到了2020年,
她曾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新的传染病突袭,新冠疫情爆发。
95岁,
陈菊梅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
密切关注疫情发展,献言献策,
曾经她对于传染病防治的宝贵建议,
在这次的疫情防控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年她建议修建的传染病培训基地,
走出的医学人才,
堪称是我们今天防疫的半壁江山。
但是,上天留给她的时间并不多了......
2021年11月5日,
著名传染病专家,
中国医学史上一代宗师陈菊梅,
永远离我们而去.......
她临走前还关心着疫情,
留下的遗言只有两句话:
丧事从简,
遗体捐赠给首都医科大学。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这一生,陈菊梅为中国传染病学而生,
为治病救人而生,
行医问诊一辈子,
无一例漏诊误诊,
无一例不满投诉!
如此一位德才兼备的医学大家,
我们遗憾今天才知道她的名字,
竟是在如此沉痛的时刻......
鞠躬尽瘁,救死扶伤,
国士无双,荡气回肠。
今天,
沉痛送别中国一代医学伟人:
陈菊梅,
您的故事,您的传奇,您的精神,
当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