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人
就是我们自己
首页
时光隧道

朱继东:意识形态能力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备的核心能力

 
意识形态能力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备的核心能力

——专访《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作者朱继东博士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5日讯(记者 刘魁)事先没有进行预热宣传,上市两个月来也没进行市场推广,但人民出版社4月中旬正式出版的一本理论专著《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却销量不断攀升,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已经第二次印刷,印量达到17000册。作为一本48万字的理论著作,研究的又是不少人觉得深奥玄妙的意识形态问题,《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为何能够热销,“意识形态能力”为何成为政治类书籍新亮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作者、“意识形态能力”概念的提出者、知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优秀党建专家朱继东博士,深入了解到了作为当代青年学者的优秀代表,担任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等众多学术职务的朱继东是如何潜心理论研究并不断收获成功喜悦的。也让更多人明白,理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注重实践、直面问题,并以自己的理论研究破解人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专家,才能更好地彰显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推动作用。



朱继东博士 


责任感、使命感让我选择了意识形态能力这个新的研究领域  


  记者: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在本质上是集团性话语,在文明社会中的任何国家,它都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领域实实在在存在着。请问您怎么看待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问题?

   朱继东:
在当代中国,从实质上看,意识形态问题就是党和国家的“形象”问题,是执政党的精神状态、思想路线,是其能不能得到国内民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问题。但是,由于某些人或势力多年的妖魔化,即使是在像新中国这样处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被搞得混乱不堪、误解重重的话域。例如,一本所谓的“权威”政治学工具书竟然指出,意识形态的“要害是为现状辩护,因此它是‘虚假意识’”。也正是基于所谓意识形态“虚假性”的这种前提,“非意识形态化的歪风借以狂吹。不仅有“意识形态虚假论”,还有什么“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淡化论”、“意识形态多元化”以及“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论”等论调、思潮,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在思想界、学术界都不乏制造意识形态和文化、意识形态和学术对立的人物,即便不能根本摧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也让它“悬空化”,使之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立足。与此相呼应,一大批西方意识形态的观念,从“宪政民主”、“公民社会”到自由、人权,借助“普世价值”的外衣登堂入室,抢占思想阵地。我们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严峻挑战。



朱继东博士著作《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


  记者: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不少人认为意识形态太敏感、风险大,不愿意去研究。有的人即使研究意识形态,也故意把意识形态研究“学术化”,尽可能远离政治。而您为什么却把自己研究的重心放在了不少人并不看好甚至被污名化、妖魔化的意识形态领域,并选择了这个现实性很强的题目呢? 

   朱继东:
把意识形态问题解决好是搞好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旗帜引领道路,道路支撑旗帜,意识形态就是树立旗帜、引领方向,因而是事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等大潮冲击,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一直面临严峻挑战。首先,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现代化潮流和挑战而推行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在经济等领域主动或被动与国际进行接轨的过程中,传统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乃至地位被弱化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并且,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强势文化的包围之中,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有力的意识形态守护,其独立自主、本国特色可以说是无从谈起。而当今世界的基本格局是“西强东弱”,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和面对,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都要长期共存共处在一个地球上,而两种社会形态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制度构架上的异质性,决定了它们之间的交往、碰撞和斗争不仅在所难免,而且无法回避,甚至某些时期还可能激化,而意识形态领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越来越把中国崛起视为对其模式的挑战,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尤其是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再加上多年来矛盾的积累,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考验更加复杂和严峻,担负的责任、任务也更加繁重、紧迫,这一切都对意识形态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较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对意识形态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使得我们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面临众多挑战、严峻考验。作为一名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学者,不能总是追随着所谓社会热点去搞研究,而应该重点研究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意识形态就是这样的问题。



朱继东博士著作《邓平寿-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记者:尽管意识形态能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然而作为概念提出还是新尝试,是一个新问题、新领域。那么,意识形态能力究竟是什么,您为什么要研究意识形态能力呢? 

   朱继东:
意识形态能力就是通过新的理论观念、理论概括、理论创新来辨别、引领、掌控社会思潮、社会主流意识的实际水平,主要体现为思想辨别力、理论创新力、共识凝聚力和话语支配力。我在曾经向我的博士导师、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家侯惠勤教授提出自己想研究意识形态能力,就是想通过创新找到当代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侯老师认为,尽管意识形态能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然而作为一个概念提出还是新尝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也很可能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非常支持我进行这个问题的研究,并在如何对意识形态能力进行定义等很多方面给予我很多指导和帮助。正是在侯老师精心指导下,我才能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拿出了这本书的初稿。 

   侯老师专门为《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一书写了序言,并在这本书出版后也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他指出,意识形态能力的概念是一个新概括,是一个思想性、学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研究领域。《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一书不仅在这个新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即梳理了意识形态能力发展的相关理论轨迹和学术前沿,也深入剖析了意识形态能力在新时期面临的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三大冲击以及考验,还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加强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科学路径。因此,这是一本值得去读的好书。广大领导干部或许会从中发现自己过去有所忽略的某些素质要求并得到教益,广大理论工作者或许可以借此祛除一些思想上的“屏蔽”而开拓视野、从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思考,青年学者或许可以借此入门意识形态研究并拥有一个较好的起点。 

   为了更好地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正确道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思想辨别力、理论创新力、共识凝聚力,在国内外的严峻考验和巨大挑战面前,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希望能在探索中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新思路、新举措


   记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您对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是如何理解的? 

   朱继东:
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非常突出地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是我们做好新三十年意识形态工作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南。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反映和代表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每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不愿意也不会、不应该隐瞒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但是近些年来,有人对大是大非问题绕着走、对错误思潮态度暧昧,有人用“不争论”、“不炒热”、“让说话”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甚至还有人对坚持发出正面声音的同志冷嘲热讽甚至进行打压,在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朱继东博士上《教育艺术》杂志封面   


  记者:在有关部门对正面声音支持保护不够的背景下,您的研究直面现实,勇于发声,敢于亮剑,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很强的责任感,其坚持真理、对党忠诚的精神值得赞许。仅仅是在2013 年,他就在《红旗文稿》发表文章5 篇、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各发表文章3 篇……这些文章就像本书一样,都是理论和现实很好结合,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您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不怕风险吗? 

   朱继东:
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政治斗争中,所有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都不能作旁观者,而要作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说实话,我自己有时也会遇到不小的阻力和压力,有的时候甚至有领导、朋友和同事也不理解我为什么要从事这么敏感并有不少风险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我知道大家都是为我好,希望我能既有不少成果又没有什么风险。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很多人都讲正确的废话,我们的理论研究很可能会越来越远离人民群众和时代发展,我们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可能会非常被动!既然选择了理论研究,就应该敢于直面现实、是非分明,这也是我在这本书中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反渗透、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等问题都没有回避,力争通过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为新三十年的意识形态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记者:
这本起初并不被一些人看好的理论专著首印12000 册,并很快重印,是靠什么精彩内容和特色吸引力广大读者呢?我了解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慎明研究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辛向阳研究员等专家学者都对您这本书做出了比较高的评价,您能介绍一下具体如何评价的吗? 

   朱继东:
感谢大家对于这本书的支持!有专家们认为,把我们新形势下面临的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三大冲击与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等各具特色的视点巧妙地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是本书最大的特色,在大量文献阅读、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提出、发展到“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等思潮的出现,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到曲折发展,从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再到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推向历史新高度,从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遭受的严峻挑战到意识形态能力问题的提出和发展,从全球化的全面渗透和对中国的严峻考验到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及其对中国的巨大挑战、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巨大挑战等,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提出了“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这样一个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题目。本书不仅通过大量调研总结其中的经验、揭示其面临的众多问题,而且借鉴了国外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经验教训,理论结合实践地求解出了一些具体的、科学的解决办法、实现路径,在一步步探索中为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举措,并且都非常有针对性,在尝试着开辟意识形态能力建设这样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同时,也为更好地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奉献了新思路、作出了新贡献。这既体现出了作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也体现出其强烈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朱继东博士著作《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 

   记者:这本书的创新之处是很受各界关注的,也是其很受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请问朱老师,专家学者们是如何剖析这本书的创新之处的? 

  朱继东:
有专家认为,本书无论是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还是具体观点上,都体现出可喜的创新:一是在研究对象上,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诞生、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三大考验———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为背景,并选择了领导干部这倍受关注的特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意识形态能力建设这一崭新视角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并借鉴苏联、利比亚、委内瑞拉等国家和我国这些年来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有机结合,把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在新时期所面临的考验、内在逻辑与演进规律予以重点揭示。 

   二是在研究方法上,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要很好地结合,尤其是注重对在工作一线的领导干部进行第一手的调研,通过对从科级的乡镇干部到省部级领导乃至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2000名领导干部所进行的调研,走访的范围包括绝大部分中央部委、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一部分国有企业、民主党派,使得所提出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三是在剖析意识形态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三大冲击———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基础上,对于如何才能在真正搞好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作者经过深入研究,从十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对策,并且这些对策既有大量的现实依据、很好的指导性,又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体现出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科学性的统一,很好地彰显出理论对现实的科学指导作用,力图达到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指导性的有机统一。 

   记者: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虽然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使我们有可能争取到一个较有利的国际环境,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现实又使得我们的发展常常面临巨大风险,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主义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左右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企图让中国处于不平等的被动地位甚至成为经济殖民地。您认为,我们如何才能打破某些国家企图西化、分化甚至控制中国的企图呢? 

   朱继东:
要彻底打破某些国家企图西化、分化甚至控制中国的企图,就需要作为社会精英和社会主义事业中坚力量的领导干部具有过硬的意识形态能力,这关系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尤其是由于一些干部对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认识不清楚、不深刻,对于如何在实践中正确把握这两项工作更是明显存在说起来清楚、做起来不清楚的现象,暴露出在意识形态能力方面的巨大缺陷。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必须有正确的意识形态作指导,必须具备过硬的意识形态能力,这是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能否沿着正确道路继续前进、党和国家能否永不变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能否继续飘扬等的重大问题。正如侯老师所指出,所谓的“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不是指技术、技巧层面的本领,而是指价值层面的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根本追求问题。因此,我期待本书的问世有助于推动我们的领导干部能够更多地思考和践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努力解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这一核心问题。 

                  意识形态能力是所有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记者:
侯惠勤教授指出,共产党和所谓西方“现代政党”最为根本的就是指导思想、理论旗帜上的区别,因为世界观、历史观是决定政党性质(先进性和阶级性)的首要因素。尤其是在国际国内形势都极其复杂的今天,更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必须大力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认认真真、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等。侯老师在为这本书所写的序言中强调,我们今天讲意识形态的变革和话语转换,研究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回答新形势下中国的实践新课题,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前提下破新题、说新话、讲新理。未来我们面临的新挑战,使得意识形态能力成为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侯老师这些话? 

   朱继东: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都一再警示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绝对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搞好。否则,意识形态防线失守,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是一定要出大问题的。现在有一些单位和一些人,对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置若罔闻,更有人还专门挑那些党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来说事,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受到敌对势力追捧,竟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个更奇怪的现象是,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一些发表支持党和政府的言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驳斥攻击和污蔑党和政府的错误言论的人,竟然会受到围攻,并且那些围攻者的污言秽语不堪入耳,而我们不少领导干部对此常常是鸦雀无声或者声音不大,甚至对发表正面言论的同志冷嘲热讽。这些问题的背后就是意识形态能力的缺失,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意识形态能力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我在各地讲课时与广大党员干部交流,大家也都认可。 



朱继东博士在世界社会主义论坛演讲 


  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反复证明,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首先从思想领域开始,并且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邓小平曾非常鲜明地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开放政策,同时也要求刹住自由化的风,这是相互关联的问题。不刹住这股风,就不能实行开放政策。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实行开放政策,就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自由化的思想前几年有,现在也有,不仅社会上有,我们共产党内也有。”在这方面,我们有着极其深刻的教训。 

   记者:
您在书中强调,面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我们更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这也是意识形态斗争胜败的关键。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 

   朱继东:
全党要树立“大宣传”的观念,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驾驭意识形态的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看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成熟、能否担当重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他重不重视、善不善于抓意识形态工作,看他是不是具有过硬的意识形态能力。也正是看到了在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问题的严峻性、复杂性,我在书中认真总结出了从加强以领导干部道德为抓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能力到以反意识形态渗透为抓手,加强国际问题研究,增强反和平演变的能力等在内的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十条科学路径,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科学剖析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和考验重重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的科学求解,是对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乃至整个习近平思想的充实和完善,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指南,是对新三十年意识形态建设的有益探索。 

   记者:
我来采访您之前得到一个喜讯,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您喜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奖,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全国仅有五人获得一等奖。这让我们想起了您近年来不仅出版《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邓平寿》、《占领华尔街之争》等著作,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理论探索》、《中州学刊》、《理论导刊》、《人民论坛》、《前线》、《思想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90余篇,多篇文章被《学习活页文选》、《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文摘》、《求是》、《新华文摘》、《红旗文摘》等转发,多篇调研文章获得中央领导批示,多项建议被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采用;想起他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奖等国家、省部级奖励30多项,被评为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全国共六人获奖)等,被多家报刊作为封面人物报道, 多次应邀在各省市、部委、高校、企业等举办专题讲座;想起不少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对《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高度称赞和对朱继东人品、学识的高度赞许……天道酬勤,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从事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却远远超过不少专职从事理论研究的,我们从您身上看到的是勤奋、执着、奉献,也为我们党和国家能有这样优秀的青年学者感到高兴。《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著作应该受到欢迎,您这样立场坚定、辛勤耕耘、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优秀学者应该收获更多的成功!我们期待得到您更多的好消息!请问您对今后的研究有什么打算? 

   朱继东:
虽然我的这本书有48万字,但我认为,意识形态能力只是刚刚破题,我今后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的研究工作要做。因此,我担任负责人的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都是以意识形态能力为研究重点,就是要在本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尤其是随着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工作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能力正在成为所有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意识形态工作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春天,也使得我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更加充满信心,我会努力、也期待能有更多喜讯带给大家!



 朱继东博士 


  话外音:《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责任编辑李之美对本书热销一点也不感到意外,重印也在预料之中。她说:“这本书是我编辑过的最好的书之一,作者具有深刻的前瞻性、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矛盾,并寻求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令人震憾。作者文笔流畅,逻辑清晰,对问题的梳理和分析入木三分。本书尤其适合广大党政干部、理论工作者和高校师生阅读学习,非常值得向大家推荐!” 

   记者感言:
采访过不少专家学者,但朱继东带给我们的感动最多。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这位山东大地走出来的青年才俊所有的话语是那么真诚,并且一直很谦虚。但说起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当前的意识形态斗争,他显得那么投入和富有激情,让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最后,让我们真诚福朱继东,祝福他能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理论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责任编辑:卫士姣)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来源日期:2014-06-05 本站发布时间:2014-06-05

主人就是我们自己   版权所有 © 2007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4区15号五矿大厦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13011152297  电子邮件:xkk1118@qq.com
ICP备案号: 京ICP备06052824号-1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