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人
就是我们自己
首页
时光隧道

观战腾讯阿里巴巴两巨头“火拼”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 作者:文戈】支付宝和微信之间的竞争关系已不再是什么新闻,而马云和马化腾之间的暗战也日益公开化。马云和马化腾原本各走各道,在电商和移动IM领域各霸一方,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二马”不得不在手机上兵戎相见。

  伴随着智能手机销量的爆发式增长,似乎一夜之间,移动互联网已经让每一个网民都置身其中,在传统互联网基础之上,用户正在享受更为移动化、个性化的互联网体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在2013年上半年的新增网民中,七成使用手机上网,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
  如果消费者开始习惯于用手机购物,阿里巴巴还会是电商老大吗?这正是马云所忧心的问题。坐拥五亿用户的腾讯微信对电商虎视眈眈,更糟糕的是,阿里巴巴尚未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站住脚。于是,马云和马化腾的全面移动战争不得不仓促开场。昔日巨头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不得不实行自我革命和内部重构,试图保持PC时代的霸主王座。

   矛盾积累


   2013年8月1日,阿里向微信的淘宝客类营销应用发出邮件,表示将从数据接口屏蔽一切微信来源。当时来往已在内测,定位移动社交而非交易交流工具;

   2013年9月23日,阿里正式发布社交工具“来往” ,主攻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又添竞争者;

   2013年11月1日,微信启动对来往的屏蔽,对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活动的内容,直接提示“含有恶意欺诈内容,终止访问”;

   2013年11月21日,在来往满月庆功会上,马云和陆兆禧双双出席。来往诞生一月的用户数突破1000万,日活跃用户数更增长500%。次日,淘宝屏蔽来自微信的所有链接,通过微信点击的淘宝和天猫的宝贝都将直接跳转到手机淘宝客户端的下载页面,这比三个月前只屏蔽接口来得更彻底;

   2013年12月1日,《一个视频告诉你腾讯帝国有多大?》串红网络。“1个腾讯=1个中国银行=2.4个招行=3.9个茅台=5.5个万科。腾讯有自己的货币,有覆盖全国的媒体平台。放眼全球:1个腾讯=1个Facebook=1.4个eBay。”有人说腾讯富可敌国,马化腾却强调腾讯要做成互联网上的“水和电”;

   2013年12月2日,虾米音乐把分享到微信的功能取消,改为分享到“来往”;阿里刚收购的酷盘也把“来往”加到了分享功能;而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最新版本也取消了分享到微信的功能,给“来往”腾出了位置,矛盾一触即发;

   2013年12月3日,双方正式宣战。
  
   口水战


   近日,腾讯与阿里巴巴在新浪微博上演口水大战。腾讯先是指责阿里不公平竞争,通过公关部门发布一些虚假信息来抹黑腾讯,并且希望阿里正当竞争,站在阳光下,堂堂正正地用产品一较高下。随后阿里迅速作出回应称,腾讯同样也存在大量刻意抹黑阿里的举动,并笑称腾讯的产品能力就是模仿和山寨。

   这场大战可谓精彩纷呈:腾讯首先诉苦称,自从微信推出微信支付以来,自己的负面新闻就不断了,并称“在阿里内部,人们互相昵称郭靖、杨过、洪七公……但我们真的不希望,不知从哪一天起,岳不群潜入了阿里内部,并且成为阿里舵主。”微博配图中,腾讯还展示了一封据说是阿里巴巴公关部门的内部邮件,内容则是微信的负面消息。

   而阿里巴巴也回击道:“腾讯,难道你们有微信,我们就不能来往了?”在微博配图中,阿里直指腾讯滥用媒体优势,大量编写阿里的负面新闻稿,在微博上雇佣水军恶意造谣等。此外,在配图上还有一只黑色的企鹅,手里端着一杆枪,枪头指向天上的太阳。并配以文字:“这就是腾讯的阳光?”

   这场大战的导火索显然是来往与微信之争。早在2013年7月底,阿里就暂停了微信第三方应用服务,屏蔽微信淘宝客类营销的数据接口,而此前,微信已多次实施封杀营销账号的策略。不久前,双方又在公众账号的运营策略上较劲。而上个月则又有消息称,手机淘宝也进行了对微信链接的屏蔽。

   事实上,在阿里内部,来往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今年9月,阿里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以丰厚的奖品诱惑开展了首轮“土豪式”的推广。10月,马云发送内部邮件,要求每个员工必须安装来往,并且在11月底前争取到至少100个阿里外部的好友,并调侃,员工拉拢的好友数不达标年底就没有红包。10月下旬,马云在阿里论坛内部发出的号召令杀气腾腾,称“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除了“人肉”推广以外,阿里的各项业务推广也都开始帮来往进行“捆绑”推广。淘宝网、天猫在PC和移动端的各种位置推出来往的大幅广告,为来往导流。“双十一”期间,来往启动的送红包活动还一度引发和微信的口水战。

   这场口水仗背后,是一场互联网公关战的序幕,更是一场摆上台面的产品技术大战。战争结果或将改变中国互联网的格局,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二马”恩怨


   在即时通讯工具领域,马化腾完胜马云;而在电商领域,则是马云完胜。最著名的战役是淘宝网打败拍拍网。

   马云和马化腾,两人在互联网圈内最好辨识。马化腾一张娃娃脸,马云一张“外星人”的脸。马云是天秤座,马化腾是天蝎座。腾讯有本内刊,叫做《腾云》。圈内有人打趣说,马化腾是希望排在马云前面。

   马云助理陈伟撰写的《这还是马云》一书披露,马化腾10年前曾经有机会投资淘宝占15%股份,但他一来没看懂模式,二来认为占比太少要投资就占股50%,后来马化腾表示“悔都悔死了”。

   1984年,马云第三次高考,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以本科生录取。这一年,正读初二的马化腾随家人从海南迁至深圳,后就读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专业。

   1993年从深圳大学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后升任开发部主管。这一年,学英语出身的马云刚成立1年的海博翻译社正陷入亏损之中。

   1999年2月,刚成立一年的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OICQ,亦即后来的QQ。一个月后,马云正式辞去公职,与他的团队回杭州,以50万元开始新一轮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

   2000年,第一次网络泡沫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腾讯进入了最为困难的时期,曾险些把开发出的ICQ软件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深圳电信数据局,终因价格原因告吹。这一年,马云却获得了软银的投资。

   此后的几年中,两马恩怨不断,各有胜负。

   在即时通讯工具领域,马化腾完胜马云。2005年,马云接手雅虎中国后,为了推广雅虎通,雅虎中国的员工被禁止使用MSN和QQ。

   其实马云一直想有一款能跟QQ抗衡的产品。公开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除了“来往”,跟阿里巴巴有关的即时通讯工具至少有五款,包括贸易通、TradeManage、淘宝旺旺、雅虎通和旺信。

   而在电商领域,则是马云完胜。最著名的战役是淘宝网打败拍拍网。

   2006年淘宝正要尝试收费时,腾讯的拍拍网成立,几乎是复制了淘宝的模式。而且跑到淘宝网大量挖人,导致当时淘宝网总裁孙彤宇和腾讯CEO马化腾大吵一架。圈内传闻说,后来马云专门请网易创始人丁磊出面调解,马化腾不买账。最终淘宝再次免费,硬是把拍拍网给打压下去。

   马云和马化腾的关系回暖是在3Q大战时。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10年11月3Q大战时,马云对马化腾表示“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2013年,两人开始合作。年初,马明哲、马云、马化腾“三马”共同出资组建“众安在线”,涉足保险行业。

   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二马再次交恶,开始同槽争食。2013年6月,阿里再次封杀QQ,要求员工使用阿里自己的通讯产品进行业务交流和资料传输。

   在移动上,目前阿里的战略是广撒网、先占位。过去一年里投资了一大堆的社交和移动领域的公司。典型的是新浪微博、高德、UC。但同行也没闲着。狼性化战略之后的百度,对91进行了19亿美金的天价收购,同时投资了PPS和糯米网。360一直对UC和搜狗这两个潜在并购目标虎视眈眈。

   这意味着,在无线时代,马云面对的对手,已经不止一个马化腾。但对马云的电商这块核心业务威胁最大的,还是马化腾。

    战场之阿里“来往”PK腾讯微信


   砸钱圈人造声势,众多明星来站台。阿里巴巴旗下社交通信工具来往的“满月酒”可谓声势浩大。在阿里巴巴推出来往推出一个月之际,阿里宣布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000万。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在活动现场高调表示,微信很强大,但我们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来往要去挑战微信的权威。

   阿里巴巴CEO陆兆禧表示,无线才刚刚开始,微信远不代表未来,未来会诞生出无数根本没有想象过的方式。

   狂轰滥炸的凶猛攻势背后,是行业大佬对移动互联网格局下的强烈危机感。先发制人的腾讯微信不仅拥有高达2.7亿月合并活跃用户的惊人流量,在微信支付和O2O上的定位和商业模式也逐渐清晰。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阿里也在不断使淘宝、支付宝等业务朝着移动化发展,并把“All IN 无线”作为集团最重要的战略来推广。

   这场战争本质上是移动互联入口之争,与PC端入口的搜索引擎分流量不同,无线入口最主要是分发用户,抢无线就是抢用户。

   腾讯微信用户数突破6亿、移动QQ活跃用户数8.15亿,据说日活跃用户数前四名,腾讯就占据了3.5个。阿里手机淘宝用户数突破4亿,日活跃用户数千万(这个可根据阿里双十一及年交易额中手机端的用户占比推算),来往活跃用户数百万,还有微博、高德帮忙撑腰,不管是并购还是开发新产品都是为了圈用户。

   49岁的马云正迫不及待地把用户往移动端赶——2013年12月4日起,在电脑上进行支付宝账户间的转账要付费了。0.5元起收,10元封顶。想免费的话,可以用支付宝手机版。

   整个阿里集团都在急急忙忙向移动互联网搬家。10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召集全公司所有管理者开会,要求全集团落实“ALL-IN无线”战略,任何产品和应用优先考虑无线应用。All-in是德州扑克里的一种技巧,翻译成中文一般叫做“全押”或“我全跟”)。这一招是背水一战,你输了,你身无分文,你赢了,对手身无分文。

   2013年10月21日,全新的“来往”诞生。一个月后,阿里宣布“来往”已收获一千万的用户。“来往”与微信的战争也随即开始。

   阿里巴巴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彭蕾前不久公开表示,“隔壁小伙伴家两个老大的发言,像一记重锤一样把我们wake up(惊醒)了。”

   这两个“老大”是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和腾讯总裁刘炽平。他们在2013年10月10日分别写了两封内部邮件,谈及腾讯的移动战略。其中刘炽平提到,电商的移动化相对比较滞后,被颠覆的程度没有那么高,这反而给腾讯带来一定的机会。

   邮件很快被传出。电商是阿里的禁脔,一个礼拜之后,阿里宣布“All-In”无线战略。

   马云在阿里的内部论坛上向腾讯正面宣战:“今天,天气变了,企鹅走出了南极洲了,他们在试图适应酷热天气,让世界变成他们适应的气候。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的就砸,该摔的狠狠地摔。”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在移动社交上撼动微信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微信也在进攻马云的老巢——电商领域,而移动电商正是马云尚未建起“防火墙”的突破口。与其说马云是主动宣战,倒不如说是仓促中背水一战。

   阿里巴巴员工给马云开了个叫“江湖情”的扎堆组,让马云在那里唱了一首《鸿雁》。同时,马云要求阿里员工每人要给“来往”贡献100个注册用户,否则没有年终红包。

   “来往”产品规划负责人陈航称,“来往”项目早在2011年6、7月份就开始启动了,一开始是PC端和手机端都有的一个BBS。后来又转型为线上版的Facebook。当时微信仅仅诞生半年。

   到了2012年5月,马云从腾讯研究院挖来超级QQ的产品负责人邹孟睿,负责开发全新版的来往。

   为了规避同业禁止协议,邹孟睿在到阿里巴巴报到前,先去雷军投资的YY语音公司当了半年的产品顾问。

   差不多用了16个月,“来往”终于研发出来了。从长相上来看,来往跟微信的功能有80%的相似度。剩下20%的差别度,一个是强调安全私密交友,来往没有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陌生人交友功能。二是增加了一个叫“扎堆”的功能,产品形态跟QQ群聊模式比较像。

   “微信做的是熟人之间的强关系市场,来往则主要做弱关系市场。”陈航说,比如大家因为都喜欢足球而扎堆到来往上交朋友,这就是一种弱关系的社交。而且相比QQ群聊,来往的扎堆里有大量沉淀的内容,这些都是大数据应用的基础。

   “来往”的一千万用户跟马化腾的微信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从2011年1月份上线,近3年时间里,微信收获了4亿国内用户,1亿海外用户。但阿里巴巴并非没有依傍,目前仅手机淘宝的用户就有3.2亿人。只是马云完全不想转移用户。

   陈航表示,“来往”不打算刻意把手机淘宝用户和阿里旺旺用户变成“来往”的注册用户,而是要撇开电商基因,做一个纯社交产品。为此,“来往”允许用户使用淘宝ID登陆,但拒绝导入淘宝上的好友关系。这都能看出马云做移动社交的决心。

   马云还亲自给“来往”站台。阿里巴巴员工给马云开了个叫“江湖情”的扎堆组,让马云在那里唱了一首《鸿雁》。同时,马云要求阿里员工每人要给“来往”贡献100个注册用户,否则没有年终红包。阿里集团2万人左右,每人如果都完成了百人邀请目标,这就有了200万注册用户。

   马云甚至发动商界好友帮忙推广“来往”。比如,杭州绿城集团在房地产不景气的时候,马云号召员工多买绿城的房子。如今马云要推“来往”,绿城要求员工们都使用“来往”。此外,跟马云一起合作成立菜鸟网络公司的中国银泰投资公司,也要求银泰员工都使用“来往”。还有一些天猫和淘宝的商家,为了跟阿里巴巴的“小二们”搞好关系,要求员工必须注册“来往”,否则不给发年终奖。

   陆兆禧说,“来往”是“必打之仗”,中期目标是吃掉市场30%的份额,这样阿里巴巴的无线战略才有希望。

   “来往”选择主攻弱关系市场,网易开发的“易信”也想这么做,上线4个月,“易信”有了3000万用户。易信产品总经理阮良称,“易信”即将推出一项新的社交功能,跟“来往”主打的“扎堆”功能争夺用户。

   在移动战场上,移动社交只是“二马”的一场战役而已。在这个战场上,马云刚刚发起进攻,马化腾占据主动权。

   而在移动电商市场,马化腾则向已经坐稳电商市场份额老大宝座的阿里发起了进攻。微信则扮演了腾讯移动电商战略的主要实施平台。
微信做移动电商的主要方式,一是跟腾讯旗下的电商网站进行合作。据腾讯公布的数据,“双十一”当天微信和易迅合作的“微信卖场”的成交超过8万单,占易迅全站的13%。目前微信支付订单额已经占到易迅订单总额的5%以上。

   二是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下服务通过线上揽客)服务,微信吸引商家设立公众账号。这其实也是国外类似微信的社交工具的通行做法,比如韩国移动社交工具KaKaotalk,已经开始向商家的公号全面收费。而微信目前服务号是每年300元的认证费,订阅号是免费。

   通过几乎免费的策略来吸引商家入驻,这一招马云再熟悉不过了。当年马云的淘宝就是靠免费策略,把eBay从中国市场赶了出去。所以,马化腾通过微信来涉足移动电商,很快触动了马云的敏感神经。

   尽管微信的电商业务才刚开始,但阿里巴巴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财新网采访时说得直截了当:“没有人注意到池塘的第一朵荷花什么时候开。然而,一旦开出,很快荷花就会遍布池塘。”

   因此,阿里封杀微信成为必然。

   据南方周末称,一位要求匿名的淘宝网某著名服装卖家称,在淘宝上做生意的广告成本越来越高,在微信上成本要低得多。比如该卖家在微信设立了一个公号,订阅户可以通过公号提供的信息进入该卖家的淘宝店铺。

   同时,阿里巴巴投资或收购的产品——酷盘、虾米音乐、新浪微博等,纷纷把“分享到微信”的功能改为“分享到来往”。

   为了在O2O领域和移动电商领域跟微信竞争,10月28日,阿里巴巴发布了一款叫做微淘的公众账号平台。但实际上,微淘这种让商家把自己的售后服务中心开到用户的手机里的公众账号平台,就是微信企业服务号的翻版。在微信海量用户的优势下,微淘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吸引力很弱。

   封杀对手是马云的一贯做法。2008年,百度上线电商平台“有啊”,吸引了大量的淘宝卖家前往百度上作营销,购买百度的关键词。结果招致马云封杀百度的链接,最终让商家继续在淘宝平台上做广告,百度“有啊”宣告失败。

   但这一次马云的封杀未必能搅黄微信电商。

   此外,在正式公布接入微信支付的前两周,上品折扣电子商务经营中心兼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寇飞收到了一封来自支付宝的邮件。邮件中,支付宝亮出了十分有竞争力的费率优惠,提出了在无线端APP支付进行排他性合作的条件。

   不只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也在利用低费率获取独家合作商家。微信支付与新世界百货在预付卡合作方面签署了独家排他协议,期限为预付卡正式上线后的半年内。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鏖战正在升级。当支付宝已在PC端的支付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时,尚未形成垄断的线下支付市场成为微信支付后来居上的机会,也是支付宝能否守住移动支付老大的关键。

   在线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均不允许自己缺席。双方都在积极地开拓各自所能辐射的疆域,使尽各种策略,招揽商家归顺麾下。“C端用户不担心,B端商户确实比较少。”财付通的人表示。不过他认为,微信手中超过6亿的用户会迫使B端商户大量涌进。相比之下,支付宝对商户新的吸引力又在哪里?“今天是最好的时机,也是最坏的时机。”支付宝国内事业群商户事业部总经理王丽娟认为,现在使用的人并不多。但是如果你先做的话,影响力将率先建立。

    战场之易迅搭伙微信vs淘宝系


   一方面,当年百度做电商是跨界,而腾讯已经做了好几年电商了。另一方面当年百度“有啊”是在PC上发展电商,这一次腾讯选择移动电商作为突破口,而马云在无线领域的布局和资源并不如腾讯。

   从拍拍网到QQ商城,再到整合之后的QQ网购,这些都没能承担腾讯挑战阿里巴巴的重任,反而是收购而来的易迅网和微信搭伙战斗,有独霸腾讯系电商的意味,至少在业务上腾讯电商再度转向。

   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腾讯的电商之路算是走得比较波折的,无论是试水拍拍网还是借QQ商城抢滩,腾讯的每一步电商布局都试图实现大逆转,但是从市场份额来看仍离阿里巴巴有不小差距。

   然而,从去年开始腾讯电商在排兵布阵时开始转变思路,重用在非腾讯土壤下成长起来的易迅网,而非自家电商业务。无论是今年阻击京东还是在“双11”挖天猫的墙脚,易迅都冲锋在先。

   为了短期内在业界和用户层面搞出声响来,易迅几乎将矛头对准了所有的电商大佬,直接向老牌电商阿里巴巴和京东喊话,不仅多次强调物流速度让京东神经紧绷,还效仿天猫“双11”将10月20日打造为腾讯电商的疯抢节。

   “要知道易迅网CEO卜广齐与京东CEO刘强东已有多年交情,在易迅创办之初,刘强东还曾帮易迅分货”,业内人士透露道。显然,易迅为上位已无暇顾及旧情。当然,易迅这般搏命,腾讯电商都看在眼里,腾讯毫不避讳其对易迅的偏爱,除了专门为其购买了双拼域名,还于今年8月任命卜广齐为腾讯公司副总裁。此外,为配合易迅“一日三送”配送服务,腾讯电商在建成北京、上海、深圳等六大仓储物流中心后,今年再在沈阳、济南等十大城市建立仓储中心。

   据北京商报报道,其实,据了解,卜广齐为易迅定的目标并非行业前三。他曾向媒体坦言,希望看到有别于阿里和京东的机会,在这个空间发挥腾讯电商的资源和优势。而这个所谓的机会,卜广齐笑称,“或许是微信,或许是其他社交媒体也说不定”。

   正是这句模棱两可的话为微信电商升级埋下了伏笔。在近期腾讯电商推出的“易迅 ”战略中,易迅在腾讯电商的霸主地位被再一次证明。

   从腾讯电商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在此次战略调整中,之前由易迅运营的“精选商品”频道将升级为“微信商城”,并新增“一日一品”、“品牌特卖”和“礼品店”等细分购物频道,“微信以上这些电商业务均由易迅来运营”,该人士如是说,“同时,易迅网及该平台上的联营商家还为微信商城提供货源支持。”

   据腾讯电商方面介绍,微信与易迅合作的“闪购”频道上线仅半个月时间,订单量已达20万单,“双11”当天更是售出8万单,此数据足以让业界侧目。

   而就在微信闪购开始吸金之时,阿里巴巴携天猫、淘宝及众“干儿子”新浪微博、虾米音乐和酷盘对微信下了封杀令。同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亲自推广其移动社交产品来往。近年来,能引发阿里如此大反应的产品当属微信一个。

   腾讯电商变迁史

   1.【C2C前行】2006年3月 拍拍网正式运营初试水

   C2C模式的淘宝网上市三年后,当时QQ同时在线人数首破1000万的腾讯开始正式试水电商市场。数据显示,拍拍网在上线两年时,其注册用户数接近5000万,在线商品数超1000万。在中国电商发展最初阶段,集市模式成为主流。

   2.【B2C补充】2010年3 搭建平台推出QQ商城

   就在当当网和麦考林赴美成功IPO之时,中国电商从业者的思路也在暗中生变,商家们除了单纯地关注交易额数据增长之外,开始对品牌形象树立更感兴趣。相反,电商C2C模式市场规模增速放缓颓势初现,坐拥庞大用户基础的腾讯将目光转向了更具财力的大商家。

   3.【注资扩张】2009-2011年 频繁投资电商企业

   在这三年间,腾讯电商在垂直电商火热期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其实与其说是刷存在感不如说其在努力捋清自己在电商战略上的脉络,阿里巴巴、京东以及苏宁易购加速扩张,手握巨资和流量的腾讯没有理由做不好电商,更何况腾讯选择投资的易迅、好乐买、珂兰钻石和高朋所属的行业都曾被业界热捧。

   4.【动刀架构】2012年5月 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

   这是继2005年的架构变革后,腾讯对公司第二次大动刀,在这次调整中,腾讯专门为电商业务成立控股公司。电商市场规模的疯涨和竞争对手的咄咄逼人之势,让腾讯首次毫不掩饰地彰显出电商野心,同时,主攻3C业务的易迅被腾讯筛选出来,承担腾讯电商所有自营业务的运营。

   5.【统一品牌】2013年3月 整合QQ商城至QQ网购

   在确定了易迅的自营使命后,腾讯电商在平台业务上也开始侧重发展,将旗下QQ网购和QQ商城合二为一,统一以QQ网购的品牌出现,为了强化腾讯电商平台的精品购物形象,腾讯电商毅然将QQ网购平台上七成的商家淘汰至拍拍网。盘整后的腾讯电商包括QQ网购、易迅网和拍拍网三驾马车。

   6.【火拼移动】2013年12月 微信商城升级显移动优势

   虽然腾讯已在电商行业摸爬滚打七年,但其市场份额仍与行业领头羊相差甚远,好在腾讯拥有用户数量6亿的微信,此产品正试图帮助腾讯电商摘掉“起大早赶晚集”的印象。从开通微信支付到近日将微信“精选商品”升级为“微信商城”,腾讯电商借移动弯道超车的目的人尽皆知。

   战场之腾讯金融VS阿里金融

   互联网巨头腾讯的金融布局首次被曝光。12月10日消息,马化腾在近日召开的深圳前海建设座谈会上透露,腾讯已经在前海成立多家公司,方向为电子商务和金融,总注册资金16亿元。马化腾还透露,腾讯前海分公司的具体业务包括互联网金融、微信支付、小额信贷、股权投资、外汇业务等,未来在前海的投资不会少于100亿元。

   同时,腾讯期待前海金融政策的细则可以尽早推出,这将对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她还强调,未来投资不少于100亿是指整个腾讯在前海的项目,并非腾讯对互联网金融的投资额;其次,整个方向是覆盖电子商务和金融的,并非单独针对互联网金融。

   就在昨日,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称,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已经上报,预期首批牌照最快于今年底明年初“出炉”。尽管未获阿里方面证实,但业内普遍猜测阿里银行就在名单之上,这也意味着,腾讯和阿里巴巴未来难免在金融领域有直接交锋。

   昨日,互联网金融分析人士、好贷网CEO李明顺称,目前阿里在淘宝上卖基金产品,在支付宝上推出余额宝等动作已出,腾讯方面也准备在微信上销售理财产品,并且大力发展微信支付,这意味着双方在互联网理财、支付等方面将有正面交锋。

   梳理一下今年两大巨头的投资脚步,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竞争全面升级。今年4月29日,阿里巴巴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两者在微博平台成了竞争对手。而面对微信越来越火的态势,9月23日,阿里巴巴又正式推出 “来往”与微信抗衡。

   双方在今年最热门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大家更像患上了“金融焦虑症”一般,快速抢夺阵地,唯恐落后一步。

   6月13日,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公司联手,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上推出了“余额宝”这一余额增值业务。有了阿里巴巴撑腰,天弘基金这一在业内并不起眼的基金公司成功实现“咸鱼翻身”,天弘增利宝基金也一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只货币基金。9月16日,民生银行与支付宝宣布合作,双方将在直销银行、理财产品销售、IT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

   腾讯当然不愿意让阿里独占市场。在余额宝上线后不久,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就忙着与基金公司和银行联手推出类似“余额宝”的产品。在财富通的支持下,8月1日,华夏基金旗下活期通正式推出微理财——即通过微信销售理财产品。

   11月22日,腾讯公司又与国金证券牵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期间,腾讯将向国金证券开放核心广告资源,并进行证券在线开户和交易,在线金融产品销售等服务。与阿里选择并不起眼的天弘基金一样,腾讯选择的是上市券商中规模较小但机制灵活的民营券商国金证券。

   阿里针锋相对。日前有消息称,阿里将与台湾开发金控旗下的凯基证券筹划合资券商,在金融领域拓展新业务。

   对于双方各自的优势,分析称,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的用户粘性远远强过阿里,阿里在短期很难赶上,但阿里的优势在于对支付的理解和金融的运营能力,这又是腾讯所不具备的,“双方还各自在商户和用户上有更强的号召力,目前阿里在努力把商户领域的号召力切入到用户端,微信则通过庞大的用户切入商户,展开O2O等方式。”

   如果说来往的出世是为了印证马云的决心,那么支付宝钱包的独立运行则是整个阿里系无线战略的重要落子。

   支付宝前脚刚披露完股权架构,后脚小微金融服务便宣布将独立运作支付宝的移动应用 “支付宝钱包”。小微金服CEO彭蕾曾直言,未来移动端将为公司发展重点,支付宝钱包不仅是一个支付渠道,更是一个生活服务平台。

   随后,细心的网友们注意到,支付宝钱包的推广广告很快便铺满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地铁站内,由此可见其布阵移动互联网的压力和紧迫。

   如果按照马云的打法,支付宝无疑拥有巨大的优势。

   用户是支付宝的首要优势。尽管微信的用户已经突破6亿,但在支付这事上,用户量占优的仍是支付宝。根据支付宝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支付宝钱包的用户已接近1亿,手机支付用户超过1亿大关,相比去年增速高达800%。在PC端,支付宝的注册账户已经超过8亿。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支付宝拥有的都是优质客户,其支付频率,以及和上述四大平台的互动,都确保了支付宝的江湖地位。另外,马云还在不断强化支付宝在PC端和移动端的优势。最吸引人的当然是余额宝,而越来越强大的线上线下支付功能,同样正在成为支付宝的杀手锏———除了能够在银泰等大型商场进行线下支付,近期支付宝还开始支持线下直接支付出租车费,甚至还可以通过声波支付来实现快捷购物;而在年末宣布支持12306网上订票支付后,更是为自己加分不少。试想一下,在即将到来的火车票抢购月中,将有多少用户会成为支付宝的忠实用户。

   而微信方面则略显尴尬。到目前为止,微信还未正式公布支付宝支付的用户使用情况———可能说明这个数字并不能和微信支付最近的盛名相当。事实上,谁都知道,微信用户并不必然等于微信支付的用户。根据此前零点集团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3.3%的用户表示经常使用微信支付,认为这个功能重要的只有8%。

   支付宝的最重要优势,则是经过长年累月对用户的诱导而建立起的生态圈。仅从电商这个领域说,用户想要完成一个交易,绝大多数时候会遵循这样的逻辑:首先,用户有购买的欲望或需求;随后登录淘宝或天猫这样的电商网站,通过搜索找寻自己满意的商品;接着通过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支付;最后才是坐等收货。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标准的网络购物模式,而只要用户习惯于这种模式,或者认可这种购物体验,就会更加倾向于选择支付宝,以及和支付宝息息相关的淘宝或天猫。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经过多年的发展,阿里系电商网站除了拥有更多的物品选择,各种机制相对健全也就相对更加规范,平台之间的协同也更加顺畅。因此,购物体验也就更胜一筹。
 
   除此之外,在现有的生态系统中,淘宝系和支付宝为阿里巴巴带来了海量的流量和现金流,在流量至上的国内互联网行业,以及现金为王的商业大环境下,所有人都知道这将成为阿里帝国最为可靠的护城河。

   所以说,只要目前电商领域的游戏规则不发生大的改变,阿里系就能凭借先发优势继续自己的行业领先地位,支付宝的江湖地位就难以撼动。尽管微信在支付领域动作频频,特别是线下支付的迅猛扩张,一度让各位看官感觉大有超越支付宝的架势,但微信的各种支付功能在技术上并没有太高的门槛,更何况马云和阿里系团队也异常的勤奋,不但能快速给支付宝添加对手的新功能,甚至比对手做得更好。

   分析支付宝的优势并不是要给微信判死刑,而是提醒微信,要想扳倒支付宝,就要跳出阿里巴巴的规则,来一次彻底的颠覆,至少也是一次让阿里巴巴意想不到的创新。

   尽管处于起步阶段,可微信支付并非一无是处。对于移动支付现有的理解:一是将支付转移到移动端,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这种转移电商的模式并没有转变,这就是支付宝目前呈现出的形式;另一种对移动支付的理解则不仅仅是随时随地的支付,而是给每一个账户都赋予随时可以变成卖家或买家的能力,而这才是微信自己的玩法。

   就像微信自己宣称的,每一个微信账号都是一个A PP,同理,每一个微信用户都可以成为商品的卖家或买家,而每一个公共账号都可以成为现有商家的营销平台。一旦实现微信用户通过订阅公共账号来寻找商品,再通过微信支付进行交易,则将是对现有电商模式的重大创新甚至颠覆。而这种创新,马化腾可以轻易地复制到其他领域。微信就会成为腾讯抢占其他互联网市场的开山利器。

   对于微信而言,最好的状态一定是这样:只要有商品,不管它远在淘宝网上的一个链接,还是近在眼前便利店里的实物,只要用户愿意,一点手机就能完成支付,并且可以彻底替代钱包、银行卡、网银、信用卡等一切现金流。而这样的微信支付,才是随时随地、不分购物情景的移动支付。

   事实上,这种“随时随地”和“不分购物场景”的支付能力,不仅是支付宝目前所缺少的,微信支付同样也不具备。

   从目前的支付能力看,微信支付仍略显单薄,除了话费充值、Q币充值等基本的充值业务之外,其他支付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亮点。而其推出的每天微信精选商品也并没有彰显出移动支付的优势,直接从线上搬到微信上来,用户能否买账还有待观察。

   不过微信现在有个令支付宝嫉羡的利好———企业的巨大热情。这在11月18日微信公众合作伙伴沟通会现场就可见一斑,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表示,愿意拿出“微信价”,来支持用户通过微信进行消费。

   企业热情背后的逻辑是,尽管无法从微信上直接购买流量和用户,但微信却成为一个企业可以自主以低成本获取流量和用户的渠道。流量经营在国内互联网行业重要性不言自明,而可贵的流量则毫无意外地掌握在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这些巨头手中,这就意味着企业几乎只能通过从这些大平台购买流量这种方式来获得用户,因此想要控制获取流量和用户的成本非常困难。而微信的出现,似乎给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营销思路,而这种对成本的自主掌控,目前支付宝还并不具备。

   战场之交手物流


   青岛海尔刚宣布与阿里巴巴联姻,剑指农村市场。昨天,新华都又再次高调表示,携手阿里合建电商平台。大家感慨,“退休厂长”马云很是忙碌啊。

   不过,互联网的另一巨头马化腾也没闲着。昨天有消息称,华谊兄弟将与腾讯合作推出O2O娱乐社交平台,这个平台的特点是“社交 影视娱乐”。

   消息看似没有关联性,很琐碎,但看看腾讯与阿里巴巴今年来的一系列举动,可以说这两家在加速扩张的过程中全面短兵相接,火药味也越来越浓。马云和马化腾暗自较劲,显然大家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其实,近期率先火花四溅的是物流领域。就在11月底,腾讯电商旗下的易迅网表示,将与顺丰速运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进军物流领域。据悉,易迅与圆通、EMS的合作仍在持续,腾讯挺进物流业的步伐才刚刚起步。

   马上,阿里与海尔又高调联姻,分析人士认为,阿里的战略布局是打造终端厂商 阿里系电商 各地物流园 各地物流支点 终端客户的完善的物流网络。

   昨天传出的腾讯与华谊兄弟合作推出O2O娱乐社交平台的消息也并不是空穴来风。消息称,该社交平台可能会有类似QQ、微信这样的社交功能,并与影视娱乐内容结合。据了解,腾讯目前是华谊兄弟第一大机构股东,此前华谊兄弟收购手游企业广州银汉,也是腾讯从中牵线。
而在布局O2O上,在此之前,腾讯已与服装业的绫致、家具业的宜华木业开展合作。与腾讯合作的这两家企业都属零售业,面对电商的冲击,变革、转型的愿望强烈。

   业内普遍认为,腾讯微信给商家带来了开展O2O业务的可能性,对阿里的淘宝、天猫、支付宝等业务构成巨大威胁,因为微信的每一个公共账号都可以成为现有商家的营销平台。一旦实现微信用户通过订阅公共账号来寻找商品,再通过微信支付进行交易,则将是对现有电商模式的重大创新甚至颠覆。

   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千亿市值的互联网巨头的矛盾日益激化。从移动社交到移动支付,再到黑公关,一轮轮围绕微信与阿里的“口水战”接连爆发。

   在微信崛起之前,腾讯电商和运行多年的财付通均籍籍无名。但是,一旦有了4亿用户的微信作为实施平台,两个平庸的业务似乎一夜之间具备了向阿里巴巴发起进攻的资本。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以安全或体验或黑公关为名,两者的封杀与反封杀、黑公关与反黑事件,背后实为未来移动商业生态的模式之战。

   依靠微信近6亿的庞大用户群体,微信支付不仅令支付宝如坐针毡,它串联起移动电商、移动支付等各个环节,已经威胁到阿里生存的电商根基;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更为看重的移动互联网上,一旦阿里巴巴失守,或将影响其IPO估值。

    战场之游戏


   2013年12月3日,从未涉足游戏的马云,被传找到好友史玉柱,打算合作进军手机游戏市场。阿里旗下社交产品“来往”的产品规划负责人陈航称,来往正在规划手机游戏的功能。

   “饿死也不做游戏”“为了儿子,绝不做游戏”的马云终于还是宣布要做游戏了。

   其实,去年淘宝已经推出了页游联运平台,支付宝也和捕鱼合作把游戏放到了客户端的推荐位里,不过,一直遮遮掩掩,没有多大动静,也没有多大的成绩。或许游戏行业的逼格配不上马云高大上的精神领袖形象,不过,既然开始致力于向马化腾叫板,那游戏就是马云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

   马云并没有透露关于进军游戏行业的更多细节。不过,阿里的猎头最近已经找上了游戏葡萄君的制作人朋友。看来,马云这次是要进军代理和研发这些游戏行业的核心业务了。

   有分析认为,不过,如果马云这次确实对游戏行业下了决心,那还真有三条枪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条枪:阿里妈妈。

   这条估计出人意料:阿里妈妈和游戏有什么关系?

   关键点在于流量。页游实际上是流量的生意这点毋庸置疑,手游渠道的玩法也是大同小异。

   而阿里几乎有全中国最懂买流量的人,无论是web、mobile还是传统媒体。很多人忽略了在淘宝背后的阿里妈妈,这个在不依靠百度流量前提下工作的强大流量采购团队。

   要知道买流量在国内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流量导入、到转化、到应对各种形式的作假,阿里妈妈团队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绝对不比任何页游广告联盟逊色。大家可以点击淘宝投放的移动banner购物广告,感受一下从流量转化到实际购买的各个步骤中的那些细节。
  
   (虽然使用场景不一样,但可以对比下新浪微博移动端不同步骤的用户流失,高下立现)

   如果马云的游戏部门,得到了阿里妈妈流量,或者至少是经验的导入,那还是值得期待的。

   第二条枪:支付宝。

   支付宝的作用绝对不是作为应用市场为游戏做分发。

   我们来看支付宝的交易额,虽然数字娱乐产品占支付宝整体交易额比重并不大,但是对于游戏来说:在页游的支付通道中支付宝占了大半,在手机网游的支付通道中占比也在45%左右。无论对PC还是手机网络游戏,可以说支付宝都在走向垄断,而今年针对移动端推出的“一键支付”功能更是值得注意。能挑战支付宝地位的竞争对手,一个是运营商计费,目前在单机手游付费中,大概占90%,不过金额上限太低(不适合网游)费率高(一旦其他支付方式变得便捷,将受到很大威胁);另一个就是微信支付,这也正是这次“叫板马化腾行动”的导火索之一。

   为何马云如此在意支付?拿游戏行业来说,支付意味着游戏背后的数据:不用解释,这才是最核心的价值。BTW,“大数据”概念这两年在科技圈突然兴起,其实游戏行业早已经默默的致力于此多年了。

   第三条枪:淘宝。

   在此之前,淘宝是网游虚拟物品最大的交易平台之一。不过这也只是周边产业。在这里,葡萄君的重点是:淘宝(包括天猫商城)正体现出越来越强的挟用户和平台颠覆传统渠道的能力。

   那么这三条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流量 平台 变现,典型互联网变现模式。马云与游戏,有想象的空间。

   不过,即便易迅网无法和淘宝系分庭抗礼,腾讯在未来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就拿微信强有力的游戏推送能力举例,只要腾讯愿意,微信可以对包括音乐、视频、游戏、A PP等各类资源进行推广,并成为相关领域重要的分发出口;而腾讯要想在这些业务中称王称霸,不敢说没有任何困难,至少不存在竞争对手所面对的潜在阻力。

  战场之双12练兵

   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热闹犹在眼前,淘宝“双十二”又来了。

   第一财经日报称,淘宝网总裁张宇曾表示,销售额并不是淘宝做“双十二”的主要目标,其目标是能够全面地展现淘宝生态圈的各个角色。
或许真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业内也有观点认为:除了获取销售额,相对于双十一这种的正式大战,双十二更大的意义在于各家在移动端的圈地与练兵。

   来自阿里内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手机淘宝累计用户数已突破4亿,在刚刚过去的双11购物狂欢节,手机淘宝单日成交额达53.5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日活跃用户达到峰值1.27亿,通过手机淘宝客户端完成的交易笔数占整体交易笔数的21%。

   阿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对手腾讯,也试用微信 电商的模式对抗淘宝购物节。双12期间易迅微信“精选商品”卖场再度升级为微信商城。

   据了解,全新的微信商城,将在原有每天15款精选商品的基础上新增“一日一品”、“品牌特卖”、“礼品店”等不同细分购物频道。与此同时,易迅与QQ网购合作的面向服装等新拓展品类的“品牌特卖”频道也将出现在微信双十二卖场上。

   “阿里和腾讯也知道无线端会成为未来竞争重点。阿里在PC端的优势可能希望通过自己的移动端产品进行转移,而腾讯微信是用户的超大入口,用户数量惊人。”电商行业观察人士鲁振旺称,双方都在布局O2O的销售。阿里在电商后台店铺的管理、订单支付和前段的产品营销比腾讯有优势,腾讯则在移动端握有微信这个庞大的入口,现在双方都在努力补足自己的缺口。

   “移动互联网成为电商的重要流量入口,也是未来电商的必争之地。”曹磊称,依靠微信近6亿的庞大用户群体,微信支付不仅令支付宝如坐针毡,它串联起移动电商、移动支付等各个环节,已经威胁到阿里生存的电商根基。与阿里的防守不同,腾讯电商是在利用这次双十二“练兵”。
  
   战火背后


   自从2010年腾讯宣布开放战略以来,其大手笔的收购和投资在中国互联网界首屈一指。据不完全统计,老牌“土豪”腾讯仅在2011年投资的现金支出就高达128亿元。这一年腾讯投资了艺龙网、华谊兄弟、RiotGame、同程网、金山软件、好乐买、珂兰钻石、F团、开心网、顺网科技等公司,几乎覆盖了互联网行业的各个方面。2012年,腾讯将B2C电商网站易迅网收购,实现对其100%控股。今年,腾讯又增持金山网络,向搜狗注资4.48亿美元,成为搜狗第二大股东。

   在2011年之前,阿里巴巴集团几乎从未参与过投资并购,但随着2011年7月,阿里巴巴投资团购网站美团网后,突然发力先后投资或收购了丁丁网、虾米音乐、友盟、新浪微博、高德、快的打车、穷游网、UC浏览器、酷盘等10多家公司,总涉及金额超过10亿美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从今年开始,阿里巴巴的投资并购愈加密集,前三季度几乎每月都有投资动作。其中,4月份,阿里以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占股18%,一度为行业关注,微博为淘宝导流一时成为热门词。随后,阿里又以2.94亿美元投资高德软件,成为其单一大股东。

   以上10多个投资和并购项目仅为阿里方面公布出来的,坊间还传闻阿里巴巴投资了陌陌等移动互联网公司,本周还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收购了手机音乐播放器天天动听。不过,这些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的确认。

   按照2012年5月雅虎与阿里达成的股权回购协议,曾针对IPO阶段回购特别提及:这一阶段阿里实施股权回购的总体提交价格要比2012年完成的第一阶段20%股权回购时的价格实现110%的溢价,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的IPO估值至少要达到735亿美元。

   其实,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有12家公司,包括阿里巴巴B2B、淘宝网、天猫、支付宝、口碑网、阿里云、中国雅虎、一淘网、中国万网、聚划算、CNZZ、一达通等。但是,最具潜力的业务如支付宝等阿里金融业务已被剥离,与银泰、复星、富春、顺丰等集团成立的物流公司“菜鸟网络”也不在上市资产中,这大大削弱了阿里巴巴未来的“想象空间”。

   对此,雅虎中国前总裁谢文认为,阿里集团的市值应该比腾讯略低一些才合理,600亿—800亿美元比较合理。华兴资本CEO包凡也认为,阿里千亿美元估值有点高。

   业内人士分析,阿里的频繁布局目的明确,就是比照腾讯,补齐移动互联网短板,为上市“拼出”千亿美元市值。

   对于想要冲击千亿美金市值的阿里巴巴来说,腾讯是座很难逾越的大山。在PC互联网时代,坐在头把交椅的腾讯,已经是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公司。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百度、阿里自身并没发展出足够有震慑力的产品,而腾讯却孵化出了移动社交产品微信,至今已获得2亿多微信活跃用户,这让阿里和百度心急火燎。而从腾讯近期的投资收购路线图也可以看出,腾讯并不像阿里和百度那样急于恶补移动互联网。

   一位投资圈人士称,“每次见面,投资人总会问马云一个问题:你想获得千亿美元市值超过腾讯,但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有微信,请问阿里有什么?”

   所以,如何讲出动听故事和概念打动资本市场,从而斩获千亿市值超越腾讯,阿里想到的办法就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做文章:一是大量收购移动互联网公司,增强移动互联网属性;二是重新包装打造在自己内部蛰伏已久的社交应用“来往”,以抗衡腾讯的微信。

   不过,孙杰指出,阿里巴巴的系列资本动作,大部分只是入股,而不是全资收购,这样其实并没有过深地介入被投资企业的业务,双方业务也没法达到有效的整合。阿里巴巴的连续投资更多是为提升其IPO估值,也就是说要“拼”出1000亿美元市值。

   总结:事实上,两家公司的暗战一直没有间断。台上马化腾与马云手拉手做“保险生意”,而台下,手机淘宝屏蔽微信;腾讯应用宝也将支付宝从首页推荐榜上移出。两位高瞻远瞩的互联网大佬胃口更大,要的是整个互联网生态圈。

   更早一些,马云在为旗下即时通信软件“来往”站台时,更是放出狠话:“企鹅走出南极洲了,他们在试图适应酷热天气,让世界变成他们适应的气候,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而随后,阿里系就动了真格的———启动了“无线优先”战略,先后在微淘、支付宝钱包、阿里云 O S等多条线发力,希望以“人多势众”的方式剿灭微信。

   马化腾这边也不含糊,先是抛出“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号召业内群雄聚集腾讯的山头,然后在微信公众平台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又对外透露公众账号已超过200万个,并公布其开放路径和生态蓝图,其中包括面向服务号开放的九大高级接口等内容。

   所谓神仙打架,殃及池鱼。充满竞争的一年即将过去,双方各自的布局和形态也逐渐浮出水面。随着4G牌照的发布,移动互联网必然会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垂直领域的应用和更加本地化的生活服务将会成为关注的重点,在此基础上,互联网巨头之间必然还会面临更多的整合与转型。

   分析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业务与技术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领域都在重新洗牌,原来的巨头也许一夜之间就变成“小兵”,因此这一时刻非常关键,竞争手段往往也会很激烈。

   “二马”的此番折腾也让业界越来越明白两位大佬的真心意:移动支付是小,整个互联网生态圈才是支付宝和微信PK的战场。不过,这张战火的结局目前还不能轻易下定论,最终会怎么样?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编辑:文戈;资料来源:福布斯中文网、南方周末、羊城晚报、搜狐IT、北京商报、第一财经日报、京华时报、每日经济新闻、经济观察报。)

来源:中国经营网 来源日期:2013-12-12 本站发布时间:2013-12-12

主人就是我们自己   版权所有 © 2007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4区15号五矿大厦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13011152297  电子邮件:xkk1118@qq.com
ICP备案号: 京ICP备06052824号-1 (站长统计)